在遇到张廷之前,陈秋从未那么强烈的想过要胜过某一个人,并不是说有多讨厌他,而是为什么他就恰好比自己一点,并非遥不可及,却从未得到。
从两个月的暑假工苦海中逃离,陈秋拉着自己的行李箱再次踏进高中的校园,这次不再是高一刚来时对学业、人际的懵懂无知,更多是沉重。
上个学期考试末端排名对陈秋来说是一种耻辱,初中时轻轻松松就可以在年级前列游移,但是来到这里之后班级的前列似乎都是遥不可及的。
“陈秋,陈秋……?”熟悉的声音打破了陈秋的回忆,回过神来就已经看见张廷拉着行李箱从门口来到这里跟前,笑嘻嘻说道:“你怎么来得那么早啊,我还以为我是第一个到的。”
“我是从广东那边回来,昨晚坐的车。”
“这样啊,我就说你怎么会这么早呢,待会一起去买生活用品吗?”
“可以啊,我先铺床,你等我一下。”
“好,等你铺好了我再铺,不然灰尘都落到我这里来了。”
张廷是陈秋的下铺,陈秋曾经问过张廷:“你比我先来的,你为什么不选上铺?初中的时候上铺连抢都抢不到,害得我在来的路上就担心了半天。”
“下铺比较方便,以后早起什么的都不会那么容易吵到你们睡觉。”张廷的回答不觉的让他不觉得有些惭愧,他向来考虑的是睡下铺会有灰尘掉下来,很容易被别人吵醒,而不是下铺早起学习更加方便,或许这就是两个人看问题最本质的差别。
“陈秋你好了吗?”张廷从洗手间出来,边洗手边问道:“今天是开学,待会人可能很多,我们要快点才行。”
“已经OK了,我们走吧。”
……
张廷和陈秋说过,他也是中考超常发挥才考到这个学校的,被录取的时候连班主任都很惊讶。
陈秋还记得第一次考试两个人的排名是差不多的,张廷32,他36,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的排名退到了43,而张廷却进步到了第9,这是一个令人多么不甘的结果,向来自以为聪明的自己却重重的受到了羞辱。
所以陈秋是不喜欢张廷的,因为他太好,太难以战胜了,总能吸引一大帮人围绕在他身边,甚至连自己第一眼看见的他的时候也被他吸引过去了。
在班干上陈秋与张廷的意外的一致:“我才不想当,当班干太麻烦了。”
但似乎又有所不同。
高一文理班小幅度调整的时候,劳动委员去了理科班,劳动委员一职空缺,在后面改选时张廷被推荐为劳委,全票通过。
陈秋知道自己是嫉妒的,为什么张廷这么轻易的就被所有人认可。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之前说‘我才不想当,当班干太麻烦了’也都是虚伪的,自己是想当班干的,不过就是怕和别人竞选,害怕等不到别人的认可。
一年可以过得很快也可以很慢,同时也能发生很多的事情。
就比如月考张廷考进了班级第五,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表扬了。陈秋在教室玩手机被老师看见,被约到办公室谈话。
就比如张廷在全校五四歌唱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请全宿舍一起去吃火锅。陈秋和舍友闹矛盾,偷偷的去找心理老师咨询。
相对于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陈秋更喜欢不冷不热的秋天,这也可能和他的名字有关,小时候就听奶奶和大姑说:“娃子眨眼就这么大了,头几岁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的,还怕养不活,亏得听了你七叔的话,将“秋生”的“生”去掉才渐渐好转,这几年也越发壮实了。”
但是这种喜欢不包括入密雨般掉落的树叶,扫清洁区的时候忙得够呛的,才扫完面前的一小块地,回头看之前扫过的地方已经布满新掉落的叶子。
高三的秋天已经没有清洁区可扫了,按学校领导的话说:“高三学习任务中,应当全身心备战高考。”甚至中午还可以提前放学五分钟,不让时间浪费在排队打饭上。
从三楼望向正在清洁区打扫落叶的学弟学妹们,陈秋感受到的只有坦然和惬意,回望回去的一年,发现也不过如此而已。
“阅读理解比上次多对了三题,完形填空多错了两题,所以总的来说还是没有提高,心累啊。”看着来到身边狼嚎的吸睛李琦,内心一阵感动,无论自己以前多么任性无理都一直没有放弃过,很庆幸等自己意识到的时候他也还在。
“你之前不是还在吹你天赋异禀吗,一出马就手到擒来吗,怎么这会着急了。”
“嘿嘿,我的天赋异禀在英语上貌似不管用啊。”
“慢慢来,先吃饭去,待会菜都没了。”
高三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学习,每天的生活都是饭堂、教室、宿舍三点一线,过得忙碌而充实。
“吃完饭了?”刚拐向楼梯口,就碰上正在上楼的张廷。
“嗯嗯,今天有糖醋排骨,你们快点可能还有。”
“快点、快点……待会我的小排骨就被抢光了。”李琦立马加快脚步说。
陈秋直想翻白眼,刚刚是谁还在教室里慢慢吞吞的?
一年的时间,张廷已经变得越来越优秀了,正如他之前所说的:“活成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早上六点起来背书,晚上到通宵教室学习到十二点半,桌面上贴满了自己想去的大学、每天的任务、要背的知识点,他就想班级里的加油站,每当感到一丝气馁时,看向会就会元气恢复。
陈秋对张廷还有一丝的高级成分在里面,当初在他迷茫、无助的时候是张廷开导他,给他极大的勇气去改变自己。
在高二开始,陈秋开始变得很叛逆,大概是那种在学习成绩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想从别的地方突显存在感的叛逆。
中午跟着外宿生混出校外,逛一圈再回学校休息,熬夜看小说到凌晨然后白天趴桌子打瞌睡,看身边的同学都觉得他们有毛病,自己才是对的,更可悲的是还试图找一个人还证实自己的观点正确的。
有次在宿舍里和李琦的观点发生了点分歧,陈秋语气不善的说:“都说了题目和文章印在同一页时,要撕开才能一边看文章一边做题。”李琦没有反驳,一度陷入的沉默。
陈秋想要寻找支持者一般的看向正在吃饭的张廷,但是张廷却说:“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这句好打击得陈秋有点懵,无力反驳,恍然间发现自己以前所有的观点都有误区,李琦的各科成绩都比自己好,你有什么自信在学习上教训他做得不对,你一直都觉得身边的人有毛病,难道自己做的就一定是对的?
那一段时间陈秋都陷入痛苦挣扎和自我催眠中,要求自己要大度宽松,积极发现他人的长处而不是缺点,压力大的时候甚至去找心理老师咨询。
五一放假只有陈秋和张廷就在学校,陈秋是因为爸妈不在家而不想回,张廷则是要留在学校学习。
晚上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张廷说:“当你熬过你一段觉得特别痛苦的时间后,你发现也不过如此,在你未来的生活中带给你的益处远远大于当初的痛苦。”
陈秋并不吭声,可能是正在身处其中的痛苦让他不懂要开口说些什么,无言中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仿佛他正在经历的一切都有人在默默的支持。
张廷接着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看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报了兴趣班,然后我回家跟我爸说,我想学画画,也想去上兴趣班。”
“你上过兴趣班?”
“没有,我爸说小孩子不用上兴趣班,想画画买个彩笔和画本就行了,他教我画。”
“其实我爸是想给我上的,但是那时候家里没钱,我还有一个姐和一个弟要读书。”
“所以我现在要努力的学习,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到我有孩子了,他想学什么有就能给他学什么,而不是想我这样。”
张廷那晚说了很多话,无疑都给陈秋很大的震撼。
陈秋和大多数人一样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也想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从未想过他的学习是为了有一天能让孩子想学什么就有什么。
到高中生活的最后两个月,无论是教室还是宿舍都给人很压抑的感觉,许是压力大的原因,很多人都开启了撕逼模式,陈秋也渐渐发现自己愈发能和同学打成一团了,很多人都开始找他谈心。
陈秋常常在想,幸好自己的问题更早的发现也能更好的掐灭,抬头看天,万里无云。
高考成绩下来,有遗憾也有幸运,却也不想再经历多一回了,高三真的太痛苦了。
张廷如愿的去了自己喜欢的大学,读了商务英语,时不时的听他说他大学生活的事情,报了个英语的冬令营,早上六点就起来读书了,寒假也都每天安排自己写作业。
每到这个时候,陈秋总会觉得动力满满,毕竟比你优秀的每天都在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在那里颓废。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