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手机,也由最初的通讯功能,增加到集通讯、娱乐、多媒体为一体的多种功能。
手机的智能化,除了带给人们更新颖更便捷的使用体验外,也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而孩子喜欢看手机,迷恋手机游戏,这是让家长们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好多家长为了纠正孩子痴迷手机游戏,强制他不再玩手机,可是,孩子虽然人在课桌前,作业前,可心,却还在刚才的游戏上。“人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学习,怎么能有效果?
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孩子能够更好的投入学习。
1、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要求孩子要专心学习,不要痴迷手机,那么,作为父母首先要问问,自已平时,是怎么对待手机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们第一模仿的对象。
有些家庭,对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喜欢拿手机来哄孩子,比如,孩子哭闹时,父母会给孩子拿手机放动画片;甚至有的父母,为了满足自已玩手机的愿望,抱着孩子一起玩手机。还美其名曰手机是“哄娃神器”。
父母给了孩子接触手机,喜欢手机,甚至习惯性看手机、玩手机的暗示,也就怨不得孩子上学以后,会痴迷手机,不专心学习了。
而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以身作则。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痴迷手机,那么,你在回家的时候,也请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书,学习,这样以来,在孩子看来,父母都在看书学习,我也有样学样了。
2、开家庭会议,与孩子约定该怎样看手机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尊重他的存在。
所以,碰到家庭中需要解决的事情,我们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召开家庭会议,是最简单易行,也最有仪式感的一种方法。
在家庭会议上,父母可以抛出“怎样看手机” 这个问题,让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或方法,期间,父母要秉承不指责、不反驳的原则,顺着孩子的思路,引导、提示他,正确的句式如“还有吗?”鼓励孩子说出内心所想。
最后的落脚点,以“怎样看手机?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手机?每次看多长时间?”这些问题的答案上,父母与孩子达成约定,形成书面记录,参会人员签字确认。
3、转移孩子注意力,培养新的兴趣爱好
痴迷手机是个坏习惯,但坏习惯如果用强制手段进行压制,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感谢不完美的自已》中说到:坏习惯相当于一个人的“次人格”,对应着我们内心深层次的需求。强行压制只能造成“主人格”和“次人格”的分裂。坏习惯不会被消灭,而改变坏习惯的办法,是培养一个新的好习惯。
父母可以观察孩子的其他爱好,比如:下棋,看绘本,读故事,看电影等等,可以提前告诉孩子,今天完成作业后,我们可以一起玩XX游戏,好不好?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只要父母与孩子进行一场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就会暂时把手机游戏抛在一边。
而之后,只要逐渐培养起孩子一个新的兴趣或习惯,手机游戏就会淡出孩子的视线。
4、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将孩子从手机游戏转移到其他爱好后,我们还要培养起他对学习的爱好。
可以采用适当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每天放学后,可以与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趣事,逐渐把话题转移到作业,让孩子自已判断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估计会多长时间完成。这时,父母可以提前与孩子达成约定,他按时完成作业时,会给予一个小奖励,这个奖励,也有可能是看十分钟手机哦。
但在进行奖励之前,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指出错题,督促孩子改正。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只要按时完成就可以达到愿望,还必须要用心,正确才行。
如果孩子按约定的时间没有完成,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分析没有完成的原因。按之前约定的惩罚措施执行。
一定记得,惩罚不是目的,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