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翻交大接待中心房间里的书,有一本交大同人出版的书画集录,翻到这页左边楷书工整,右边可能是商周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面,因此得名。属于象形文字,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民俗文化契合适应。左边文字大多不认得,右边是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神气通畅的感觉,所以分享上来与大家欣赏。
我直译如下,见笑。
呼喊就向着太阳,受用因为潮汐雨露,东边有启明星,西边有长庚星,船行在水上,车驶在大地上,人们过不同的生活,天上运行不一样的时间,不同年龄的人们都集合起来吧,岁月聚焦这葵丑之年,愿农耕与狩猎都平安,日子都像丙辰时节一样,国家的文韬武略啊,都能布施记载在图册上传扬,子孙后代们阿永获保佑,可以想用丰厚的鼎彝生活。
多么优美而祥和的文字,大爱我中华文明。
说说甲骨文吧。
“有”字写为一个双手满载,高举过头的人,货物压弯了腰,所以有啊。“鸣”就是一只大鸟以口发声。“水”如小溪流过青草地。“车”就是四个木轱辘。“永”是一群鞠躬拜谒的人,有远有近。那时的人们如在眼前,鲜活且自然。
元亨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