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办公室同事的一篇文章惊爆朋友圈,据说他是炸起来好几个当年的学霸同学今天纷纷开始发英语学习的帖子了,还有万年潜水的朋友也回复他冒泡,看来一夜春风吹酒醒,心里那颗学习的种子都要发芽。
我更想说的是他和孩子的互动,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我同事是个喜欢研究,好学,顾家又照顾孩子的爸爸。一般孩子学习时他都会陪伴并且干一些整理资料、辅导功课的事。昨天我们聊了以后他晚上和孩子说:“你去写作业吧,今晚上你豆子阿姨给我个任务,我要写点东西”“你还写东西?”,孩子有点惊讶的说。然后孩子去学习,同事很快写完了那篇关于英语单词规律的文章。一会儿孩子写完两门课的作业就过来看他文章,表示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他心里该是很为老爸骄傲的吧。过一会再看,居然还有打赏,能挣钱,他就说他平时也写了些东西,是不是也可以发啊,同事说可以给他注册个帐号,以后发。
这件事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1、我们怎样去影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不可约束只能影响,那么影响的基础是什么?让他信服你,如果你的观念、行为、成绩任何一点让孩子信服,那么你说的话对他就有影响力,这就意味着你的观念可以有效的进入他的理念并经过他的思考成为他人生观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有没有让孩子信服,甚至佩服那?我们经常会希望孩子足够优秀让我们为他们骄傲,可是看看孩子的眼中我们几时让他们发出光芒,显示出“我老爸或我老妈还挺厉害那”的神情?很多父母把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成长,忽略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成长,只注意吃穿,不注意思想是否和孩子同步,自己是否可以给孩子滋养,这真真是缘木求鱼。让自己有追求,让自己更精彩,让孩子看到你努力的姿态是比你给他做多少顿饭更好的营养,养人先养心,育儿先育己是我一直的感想。
2、孩子的思想你怎么知道,怎样沟通?这个孩子以前的文章是不给爸爸看的,昨晚表示要发出来也就意味着他肯定了爸爸的能力和做法并且开始效仿,爸爸也能看到他的想法,这样就成了一种交流模式。我劝爸爸如果可能每日一篇,爸爸关于知识点的积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关于生活的认知和思考都可以写,那么,这就意味着他干着自己喜欢的事,顺便把孩子教育了,因为孩子看你的文章是不会随时准备防御的,放松的状态很容易接受你的想法,而大多数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往往沉溺与情绪的互伤。文字的方式你可以看似目标受众是读者的样子有的放矢的说给某人听,脉脉无声,润化无形,实在是青春期孩子绝佳的教育方式。当然,先不要存教育人之心,只在自我探索就好。
同时,如果孩子开始发文章,时常的打赏个也可以激发他写作和思考的才能,引导他继续下去,也是促进亲子沟通的途径。教育孩子永远不是面对面的指导和评判,而是我们望向一个方向,各自为自己人生努力的样子,在路上的感觉就是同路人互相扶助,互相给予力量,这,不是我们想给孩子的吗?
说了这么多貌似为简书做广告了,其实我想说的是,这只是教育方式中随便拿起的一个工具,教育就像太极,只要理念对,任何事情、工具都可拿起,道法自然,借力打力,顺水推舟,总有一款适合你,法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