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渐渐地开始关注节气。
不管是一年最初的节气“立春”,还是作为全国统一节假日的“清明”;不管是这天一旦来临,各种虫子便躁动起来的“惊蛰”,还是“二候蝉始鸣”的“夏至”;不管是“小暑、大暑”,还是“小雪、大雪”。都给我这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波涛暗涌的“生活”带来憧憬,与充实。
在这颗粒无收的逝年里,节气,是我的精神所寄。
原谅我还是记不清楚,早先二十四节气到来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不过还好,勤劳的奶奶将我幼时对节气的记忆与她做出的“美食”绑在了一起。我啊,只要一想起“杨柳叶子荞麦面煎饼”,便会想到“清明”。
想到我特意为了能够吃到它,有心在一年清明之后,借鉴前人“扦插”法。从一棵树干粗壮的杨树上,剪下数十条柳枝,除去嫩叶,再稍做休整,最后将它们井然有序地扦插在浅沟相对来说位置还算高的泥土里。
插下去的时候,附近的田地里满是“油菜苗”。故而刚开始我周末回家后去看“柳条”的成活情况,十分容易。站在不远处略略望几眼,或者,要走近去仔细观察也是没有阻碍的。
后来,油菜茁壮成长,长到一点高,开出油菜花来,再节节长高,长到我这么高,长得比我还高了。我就不再去看“小柳树”了,原因是:我怕那茂密的草丛里,隐居着一条悠闲的“青竹口儿蛇”。
16年冬日,我去地里挖银杏树根时,顺道去瞧了瞧柳树,开心地让爷爷也去瞅瞅。只见爷爷三下五除二,操着一把花木专用修枝剪刀快速地给柳树“删繁就简”。这样呀,来年它会长出更多的“芽儿”,只是可惜,今年我这清明节是在学校度过的。
曾经芳香四溢的“杨柳叶子荞麦面煎饼”变成了体现我的“乡愁难以消散”的集中代表物,这样的清明节,我还有三年要去度过。
在我家乡,清明节吃“煎饼”,立夏吃“水煮鸡蛋”,立秋吃“大西瓜”,立冬吃“饺子(馄饨)”。
可是,我确实从没有在立夏那天吃过鸡蛋或者鸭蛋。
小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饮食习惯。家里喂给我什么,我就也只好咽下什么。直至有一次,我把刚吞下口的“鸡蛋”完全吐了出来,家里就再也不喂我蛋类食物了。可是,我却爱吃面包,蛋糕,饼干,这让爷爷很是费解。
陆游写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要是真的有“咏絮之才”,我便也去写一首《六月二十一日风雨大作》。此刻,宿舍里黑黢黢的,一边窗户开了,凉爽的夏风夹着雨丝吹了过来,打在脸上,无比惬意。
快期末考试了,却停电,也连不上无线网,还怎么复习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爱“夏至”这个节气的。今日又巧巧是夏至,所以即使狂风暴雨,即使暴雨如注,即使无电无网~我还是很有闲情逸致在这里记录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