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完孩子学校一个半小时的阅读公开课,班主任老师特别要求我写一篇后感,于是周末连夜码字,就有了这篇,在这里记录下!
18年前,我曾经作为一名~~小学88级的小学生参与了一节田老师的语文公开课,当时觉得田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至今记忆犹新。18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有幸作为一名~~小学16级小学生的妈妈参加了一节田校长的阅读公开课,这一次给我更多的是感动!被田校长的声情并茂感染,被她的敬业精神打动,真实亲切又不乏幽默,回家后逐字逐句回味课上记录的笔记,受益匪浅,也深深的感恩于大雁塔小学从校长到老师对教育对孩子这么多年来始终如一的那一份情怀!
田校长在阅读课开始说了这样一句话:“通过阅读,不一定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但一定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智慧,通过阅读不一定能够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能够改变我们的品味和气质。”这句话让我非常有感触。我们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到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学习,在孩子懵懂的幼年,阅读意味着启蒙,在孩子叛逆的青春,读书又意味着成长。孩子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体验来认识自己认识周围,而阅读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内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孩子会得到自己特有的自我认知,我是谁,我是怎样的,我周围的环境如何,形成不同的内在特质。他们通过阅读来指导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书中学到怎样看待失败,如何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许多从父母口中学不到的道理,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教化。我认为这就是田校长说到的“阅读的力量”,这些绝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通过阅读得到的特有的内涵,与外在的物质不同,这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是会跟随一个人一生任何人都不能夺走的。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家里多了妹妹,他表现出了各种反常的不良行为来寻找家庭中的存在感与价值感,而那段时间每晚睡前给他读的最多的是《贝贝熊系列》故事书里面的《知足常乐》、《受人冷落》、《礼貌待人》等几个主题,慢慢的我发现,他开始关心妹妹,帮助我照顾妹妹,也学会了与妹妹分享自己的玩具,我非常欣慰,不到五岁的他通过阅读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会情感。
田校长在阅读课上还有一段非常生动的比喻,“孩子们在学校阅读的教科书好比人生最初的营养-母乳,而课外阅读的材料就如同维生素的补充营养一般”。还记得去年九月孩子刚上一年级不久,孩子开始阅读《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书刚翻开的时候,他其实是有点抗拒的,因为从幼儿园时期我给他朗读故事,到上了小学学着自己一边拼拼音一边读故事,他在尝试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直到有一天,他读了其中一篇《文物》,里面讲到小个子猫说他家有个文物,大个子老鼠不明白什么是文物,小个子猫说地里挖出来的就是文物,于是大个子老鼠说那他家有好多文物因为他家满地埋得都是土豆那都是文物等等一系列关于“文物”的对话,自己乐坏了,一口气读了好几页,之后逢人就讲这个故事。通过这次阅读,他开始对文物感兴趣,之后不断请求我有时间带他去历史博物馆去看看真正的文物,这份阅读带来的快乐就是书籍这粒“维生素”带给他的补充营养。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获取知识有三个途径,读书、旅行以及与人交往,也就是人常说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我们很多家长都很注重带着孩子去旅行,让孩子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与风土人情,觉得这是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增长见识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但其实孩子在小时候通过旅行获取知识都是有限的短时记忆。其实我们都忽视了陪伴孩子一起读万卷书带给他们的那份心灵独有的滋养。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足不出户就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而且一本书的反复阅读常常带给孩子长及一生的影响。我们也是从孩子一岁多开始就带着他每年都出去旅行,但他对坐飞机的整个过程不过是跟着我们走了一遍程序而已,直到幼儿园中班给他读了一本《揭秘机场》的翻翻立体书,他特别喜欢看,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不断的翻这本书,因为书是立体的折叠书,行李传送带、机舱、安检装置等等我们在机场肉眼看不到背后的部分都可以通过翻开书的暗藏折页去了解,于是他明白了机场里“出发-换登机牌-托运行李-过安检-坐摆渡车-登机-起飞”全套流程是怎么样的,托运的行李去了哪里,飞机场里各种各样的显示屏都是什么信息等等他都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之后我们再带他出去旅行,从进入机场那一刻起,他就非常明确下一步该做什么,还会帮着我们看不同的标示寻找有用的信息!这些,不是从一次次的旅行中获得的,而是从一本书里学到的!阅读,其实帮助他实践了学到的知识,从而更加深了对学到的知识的理解。
生物学告诉我们:具备自身条件的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同样,教育学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心中天生都有一颗爱阅读的种子,只要具备完美的自身条件,完全可以萌发,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第一任教师,只需要给他提供良好的氛围,适时适地给他施与雨露和肥料,耐心等待,这颗阅读的种子定能长成骄傲的大树。通过田校长阅读课上的阐述,我也更加认识到了父母在孩子阅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自己以身作则的固定时间坚持阅读,做读书笔记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引导孩子阅读的关键,试想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自律的放下手机和电视去坚持阅读,如何吸引孩子加入到阅读中来呢?看过美国的育儿书上有一句话,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你自己先做起来吧,与其让孩子实现你未曾实现的理想,不如抓紧时间自己去努力实现它。其实所谓育儿其实先是育己,做更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除此以外,根据不同年龄与成长阶段的特点去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书籍,并且用正面教养给孩子恰当的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雨露和肥料。这一点不得不再一次感叹田校长准备这次阅读课的细致与全面,充分考虑到了我们家长在帮助孩子选书中的困惑,不但给我们列出了“国家图书馆发布的专家推荐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详细书单,“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推荐书目”详细书单,还从她多年的一线语文教育教学中总结出了她给不同年级孩子们选取的推荐书目,最令人感动的是田校长最后还非常用心的给家长朋友推荐了二十本教育类书籍。
一个多小时的阅读公开课,满满的都是田校长多年的经验总结,满满的都是干货,田校长结束时给我们讲的那一篇“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让多少在座的家长湿了眼眶,哽住了喉咙。是啊!我们能真正拥有孩子多少年呢?掐指一算,不过几千个日夜而已,转瞬即逝。我们为什么不在孩子儿时如此依赖我们的这几年里,多多用阅读来陪伴孩子,用阅读来丰富我们彼此陪伴的时光,用阅读来滋养我们彼此守护的心灵呢?就让我们从购买一本好书开始,从晚安前陪伴孩子阅读两页故事开始,从带着孩子去书香萦绕的书城书店品尝一个下午的精神食粮开始吧,也许悄悄的,孩子就会发生改变,就会爱上阅读,而我们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也一定会成为他们心中一段最美好的特殊时光。
最后,深深的感谢~~小学,感谢田校长,感谢孩子们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在做家长日渐忙于事业和家庭琐碎杂事的日子里,提醒我们不忘养育孩子的初心,也指导了我们引导孩子阅读的方法论。
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