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床上随机看了一部电影《旋风司令韩先楚》,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韩先楚到东野三纵任司令,在秋季攻势中采用掏心战术,急行军120公里,奔袭威远堡,全歼116师的故事。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回味是表达方式。
一、只写一件事
这部电影虽然叫《旋风司令韩先楚》,但其实改成《奔袭威远堡》、《威远堡战役》之类也行得通,因为整部电影就是围绕这一件事写的。编剧深谙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一叶而知森林的道理,选取韩先楚一生中最典型的一个事件来写,贯注全力,就写这一件事。
其中有几个细节,也可看出编剧的写作观:
1、韩先楚在研究作战方案时,侦察科、作战科的同志们都在对面的房间里等,需要谁、需要什么资料、需要了解什么情况,谁叫谁到。(我还想起市行做报表的一个同事,随时都处在紧张状态,市行一把手随时都可能要数字,包括星期天。)
2、侦察科长准备向韩先楚报告罗政委孩子生命危急的事。他一开始不知道,说:“与打仗无关的事不谈”;
3、罗政委的孩子因无药医治而亡,大家让罗嫂给罗政委打个电话;罗嫂一边抱着孩子哭一边说:“生活上的事,不打扰!”
......
当然,为了电影的节奏,也穿插了韩、罗作战方案上的分歧,最后由东总决策。(东总司令林彪有一句话也很经典,大意是:方案有50%的把握,是两难选择;但有80~90%的把握,这“饭”也就没有吃头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在某一个时间段,专注一件事,其实效果是最好的。就像脑白金,十年如一日,重复的就一句话:“送礼就送脑白金”,地球人都知道;康德一生几乎没走出过他生活的那个小镇,人们说他出来散步的时间比时钟还准,最终著作等身,享年80岁;......
(但我自己,很多时候都像个妄想狂,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就像去吃自助餐,又像吃东西不消化。比如读多写少、思考少;写了很多标题、想法,但大多就像史玉柱造巨人大厦,最终变成烂尾工程;或者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二、两条线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穿插了一条情感线--家庭。情感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电影的灵魂;当然,常常是寓情于景、于事的。
这部电影的情感线丰富了电影的线条、人物的形象,与主线相辅相成,是一种绝对的补充,浑然一体。
1、比如韩先楚到三纵时,韩嫂带孩子随后就到。韩嫂与罗嫂(罗政委媳妇)对话。韩嫂说:我家那位是牛脾气,你们老罗可有得受。罗嫂说:我们老罗什么都承得住。对人物的性格有一种铺垫作用。
2、韩嫂孩子生病时,罗嫂立即张罗请医找药。韩嫂不相信日本医生,罗政委亲自电话安抚、保证。
3、还有罗政委孩子病急缺药时,作战科长告知韩先楚。韩先楚一开始说:与打仗无关的事不谈,但听完这件事,立即让作战科长安排人,以他的名义,到他原先担任副司令的“四纵”去寻。
......
编剧明显是用心了,情感线又主要选择了孩子;孩子是父母最纠心的,也是最能得到观众同理心的。
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