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天晚饭后,接通了父亲发来的语音,简单问过我几句后,他在屏幕那头跟我提起了关于找对象和买房子的问题。
他说:“我有一个同学熟人家的女孩也在北京工作,而且女孩家离我们老家也挺近的,你要不要认识一下?”
“不要,现在还早,以后再说吧。”我几乎想都没有想,很干脆的便回绝了。
父亲劝我说:“不要这样,多认识几个朋友总是好的,不管成不成毕竟都是老乡,以后也在偌大的北京也能有个照应。”
“我不想,暂时也不需要。”
劝说无果,父亲只能将话题转换到房子上去,“有时间还是看一看去有没有合适的房子,老是租房子也不是长久之计,以后也要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稳定下来。”
“房子也不着急,以后可以慢慢来,再说房子花销这么多,还是先工作上几年以后再说吧。”
父亲又开始想劝我,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便开始“发炮”了:“无论是找对象还是买房子,我都暂时不想选择,是因为我觉得时机还没有到,自己也没有准备好。我才刚工作半年,什么都没有稳定,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以后该来的总会来,该有的也总会有。”
在我的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父亲的语气渐渐略显低落,淡淡的说了句:“我知道了,可能这就是代沟吧。你一个人在北京挺不容易的,所以想说能让你有个人作伴和一个小家,想说话的时候也可以找人说说话,也不至于太孤独。”
02
挂断语音之后,父亲的最后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思考之中,是啊,单纯想让孩子在一个漂泊的城市中有人作伴,有所依靠,这难道有错吗?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也渐渐远离父母身边。更多的时候,我们就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只是在偶尔的时候有所交叉。纵然网络将地域的距离一点点拉进,多数时候也只是报喜不报忧,无论是谁都是如此,谁也无法看到视频对面的亲人笑容背后到底有没有隐匿着不想让你担心的苦楚。
不知从何时,父母们开始经常在耳边提起“婚姻”这两个字,而我们多数情况下也只是避而不谈。
仔细想想,我们受过高等教育,而父母可能只是中学毕业,他们看不懂你的工作,读不懂你的生活,但是害怕与你疏远,渴望与你靠近,更渴望有一个话题去交流。纵然他们知道可能会引起子女的反感,但是依然乐此不疲,因为没有什么比关心你结婚更好的理由了。
就像你还小的时候,不停地搞怪捣蛋也只是想在父母面前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关注,不要忽略你的存在。其实,也是如此。
03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语气是不是太过僵硬,在听到这些话题的时候单纯的想到了回绝,也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他们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何。
年轻的时候,我们把梦想放得至高无上,为了追梦可以不顾一切。从一个小县城到北京,拥有了更多触手可及的机会,我把自己能掌控的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和成长,也渴望靠着这份努力可以一点点在这里立足、生根、发芽。
就这样满脑子都是“诗和远方”,不知疲倦的拼命追赶,却在不知不觉忘却了其实在父母眼中自己永远是那个会让他们牵挂担忧的孩子。
或许在他们看来,比所谓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你当前的“苟且”,吃饱穿暖再有个人在疲惫的时候陪你说说心里话。毕竟,飞的再高,也总有根线在他们手中久久不愿松开。
这大概就是,如果我们不在你身边,也仍希望你可以永远有人陪伴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