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学专栏】陈健
(304)
证券欺诈
“老公,老公”朱姨在财经频道听三汇公司因证券欺诈让证监会处罚单,好新的证券欺诈。
饮着茶,听着“狄青闯三关”的朱公听老婆的唠叨,放下茶杯,“这个是什么新鲜事,证券欺诈,就是指证券经营机构、清算的机构或者发行代理人及上市公司等;
“在证券发行或证券市场交易以及其相关活动中,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见朱姨一知半解的看着自己,朱公解释说,“再通俗点来讲,证券欺诈就是上市公司,在发行、交易、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的活动中,发生的内幕交易以及操纵市场、财务造假等损害投.资者的行为。”
“哦,证券监管部门就是为了市场公平!”朱姨接着问,“哎,老公,一般是怎的证券欺诈行为呀?”
帮老婆斟了杯茶,朱公边剥花生边说,“最常见的就是内幕交易;”
接着说,“内幕交易指的是个别人提前知道公司内幕信息,因此在证券发行以及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饮口茶对老婆讲,“比如说,某公司新开发一款对公司业绩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产品,而公司的该产品的核心技术人员,却在信息未披露前,便在资本市场买入公司股.票,等公司披露信息后,股价上涨之后卖出获利的行为。”
“嗯,先买入后,让利好消息抬高股价获利!”朱姨也感不满。
“另外常见的就是操纵市场,它指的是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在大A市场中,诱导其他投.资者,在不了解公司真相的情况下,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哦,怪不得一些讲座,提醒大家,讲的上市公司,只作为案例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朱姨明白了,讲座主办方为避操纵市场嫌疑。
朱公继续说,“比如说,某券商利用资金的优势,作持续拉升上市公司的股价以后,然后通过虚买虚卖,作连续交易并散布谣言等方式,造成量价齐升的假象,从而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来抱购,而自己则趁机卖出获利。”
递给老婆剥好的水煮花生,朱公扳中指,“三汇公司被罚就是财务造假,就是公司没有按照上市公司财务基本准则做账,夸大公司营业收入,虚构大量利润;
“造假的公司,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或虚构应收帐款,或把当期费用后置等手段;
“这样虚增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从而吸引投.资者看好公司而持续买入该公司的股.票,而实际没有回报给投.资者。”
朱姨这明白了,的确是要重罚这些欺诈投.资者的公司,才能让证券投.资市场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