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对面的有五个人,其中两个人还比较熟悉。进场前想好了不紧张,感觉的确也不是很紧张,但被提问时,大脑却是一片空白,卡壳了。仅仅持续了十五分钟左右时间,可感觉很漫长,因为每一个问题都回答的不如人意,答非所问。
这是昨天参加一场面试的情景,有很多年都没有参加过这样的面试了。明知道面试结果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却对自己不尽人意的表现,放在心上无法释怀。假如自己再多看看书,可能结果就会好很多,假如自己再放松一些,可能表现就会出色许多,假如……
虽然下来也宽慰自己:“也许此刻认为很放心上的事情,过了几天就是烟云;既成的事实,即便你千思万想,结果都是无法改变的了”,但是这事实眼下却影响着你的生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放在眼前的美食,勾不起丝毫的食欲,自己的宽慰与别人的劝慰,依然还是奏不了及时的效。
想想归根结底就是自己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但如果你的人生容不得半点瑕疵,那就需要你付出过的百分之百的努力是炉火纯青的,而不是将就的。何况,至今从没有付出过真正让自己满意的努力,那又谈何遇见完美的自己呢?
想想林徽因的人生,努力的已达到了自己满意的程度,但同样她择偶的理性、社交的能力遭到了同时代女性的诟病。所以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佳人尚且如此,真正让别人满意,那其实也是不现实的。
也许对自己的不满不就是源于别人对你的满意度吗?在乎别人的看法,才让自己落入了不满的境地。实际上,你那一刻展现给别人的也许恰好就是你能力的体现。如果,你不下定决心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则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是一种需要自身具备的能力。
既然宽慰自己当下的事情终会在下一个时刻,成为烟云,那便突出你依然是过且过的样子。所以隐隐的痛,并不能让你变好,既然没有痛下决心变的更好,那就没有必要为自己的不完美而愤怒。
目标是,配得上你想要的生活,那便就是你不遗余力的去奋斗,直到能力真的配上了目标,否则还是佛系的告诉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吧,反之则徒增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