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看到的,是本文集的第一篇推送,也是我新开的号的第一篇文章。
(一)这篇是啥
写这篇推送,主要是想为本号写一份简短的说明书,也给自己立个宏伟的flag。
写这篇推送的时候,本号的作者(我本人)刚在北京一个八月末阴沉的午后完成了新号的注册。
因此,此号还处于前期搭建内容框架的阶段,呈现出来的样子可能会有些许空荡。
但希望你不要立即划走,本号的作者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勤勤恳恳地将它逐渐完善。
(二) 这个号是啥
先不说它是啥。
可能很多ESG圈内外的朋友们都在去年看过一篇文章:《我在四大,做碳中和!》。
(注: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简称,是指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文章用大白话介绍了ESG/可持续发展的概念,ESG咨询服务的业务范围,最后上情怀上高度上人文关怀,顺便打了招聘广告(其实主要目的就是把你们骗进来投简历的嘻嘻)。
那是一篇平平无奇的招聘软文,连作者都没想到,发出之后居然成了小小的爆款。
先是在圈内被多次转发,几天后竟然成了“四大新鲜事儿”(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圈内最受众的公众平台)的头条,之后又陆陆续续被一些财经/新闻/行业研究号申请转发,浏览量累计超十万。
我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
它最初发布于我的个人号“维度共振”上——
那是个以我作为一名古典音乐狂热发烧友,以刁钻虚无奇诡且形而上的角度去给古典音乐写的情书合集。
所以当时可能很多ESG从业同行们兴致勃勃地戳进了我的那个号,然后又一头雾水地退出。
事后发现,当时两个小时一气呵成的那篇招聘软文引发的反响,和每次绞尽脑汁一下午抒写出对艺术的爱与血与泪的三位数浏览量,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当时就琢磨着琢磨着,要不要重新再开一个号,写写关于自己主业圈里好玩儿的事情?
奈何在“四大”的工作强度实在太卷,这个想法一直没成行。
(注:“四大”(Big4)是市场对国际四大会计师行的简称,即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这四家会计师事务所。我本人当时就职于安永。)
今年春天,机缘巧合换到了一份较为work-life balanced的工作,从东城搬到了海淀,从安永来到了联想,从乙方切到了甲方。
目前算是经过了刚入职的适应期和动荡期。
我想,是时候将此念头付诸行动了。
(三)这个号会有啥
上面啰里啰唆说了一堆铺垫,下面上重点。
具体内容而言,我会分几个板块去写,并收录到不同的合集里。目前想好的板块如下:
· 个人从业履历相关的经验分享:
例如:我在安永和联想,分别以乙方身份和甲方身份从事ESG研究的有趣经历;我在藤校攻读研究生期间学习ESG/可持续发展的心得体会;我如何在跨国科技大厂为非洲人权正义而斗争。
·一些简单科普:
例如:我会用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形象比喻,分别介绍、对比几个最受关注的资本市场评级机构(MSCI、DJSI、CDP、Sustainalytics,恒生可持续发展指数等)的评分侧重点;以及不同ESG报告指标体系对披露要求的对比等等。
· 万物皆可ESG:
可能很多对ESG不甚了解的人,觉得ESG等同于环保、碳中和这些环境维度的概念。为此,我决定用一整个板块的规模,打破前者狭隘的认知。
事实是,ESG的外延概念可能已经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新兴话题。
气候变化、反贪腐、关联交易、政治捐款、员工健康安全、女权运动、LGBTQ群体、现代奴隶制、996、元宇宙、植物肉、动物福利、医疗可及性、自动驾驶……
所有你在关注的话题,可能都和ESG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ESG资讯/爆炸大新闻:
不用多说,作为一个「正经」的ESG行业分享号,要是没有这个板块就很不像话。
· 关于ESG本身:
我会通过不定期分(洗)享(脑)的方式,解(扭)答(转)一些对ESG话题的常见疑(偏)惑(见)。
例如:除了“长期收益”这个大饼以外,企业到底为什么要做ESG这个赔钱活儿?非上市企业是不是可以不做ESG了?我司已经合法合规了,是不是ESG表现也没问题了?
除了ESG之外,这个号可能还会夹杂着一些其他相关不相关的“番外”。
主要会包含我这些年常常被问到的问题,也是可能普遍更受关注的一些问题。
我会结合亲身经历给大家一一分享,话题包含但不限于:
乙方文化到甲方文化,有哪些异同?毕业后一个人来北漂是什么感受?天坑专业会限制择业方向吗?等等等等……
暂时先想到那么多。
其他更多板块一定会在写着写着迸发的灵感中和大家的建议中诞生(自信)。
(四)此号与我本人的定位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问,ESG知识分享号那么多,难道就缺你一个?
厚着脸皮跟你们说,还真是。
基于我研究/从业以来的个人观察,对于ESG的知识分享和对ESG知识的需求,仍然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里的“供求关系”,并不是指信息量,而是信息层级。
啥是信息层级呢?
就比如说,你作为一个医药行业小白,想了解一些医疗科普小知识,你会去各大文献库里参考医学研究论文呢,还是关注图文并茂语言朴实的丁香医生(让我们假设丁香医生还在)?
换句话说,这些年最深的感受就是,市面上分享ESG的文章非常多,但由于专业性较强,语言表达也较为学术,受众大部分仍然停留在ESG自己的圈子里。
但对ESG想有基础了解的、也是更为大众的群体,可能对知识的需求是更为通俗的、有趣的。
毕竟上班上学已经很累了,业余时间去看点好玩儿点的文章,不好吗?
且说实话,我在ESG方面的经验也绝不能算资深,也自认不够格给圈内人士做更为专业的教育。
我对自己的定位永远都是一个持续学习成长的分享型作者,而非学术科普型博主。
写作过程本身也是学习过程。
在这里许一个简单朴素的愿望:
希望通过这个号,可以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知识分享。
因此,此号(目前)的定位总结为三句话就是:
1. 作为一个ESG/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业者,我想给大家不定期分享一些从业经验和观点。
2. 这里的“大家”,不仅是ESG从业者(例如给企业提供ESG咨询服务的专家),我更多想面向的受众包括但不限于:对ESG有基础学习了解需求的企业(作为客户)、对ESG感兴趣且在纠结职业生涯的在校学生(你们会逐渐发现ESG这个领域的学习创造和从业机会比你们想象得多得多)、压根儿没接触过ESG这个概念的圈外小白们、以看段子的心态闲着无聊进来看我侃大山的朋友们。
3. 我想以最简单粗暴直白的语言来写之后所有的文章,其中可能包含刁钻的比喻、浮夸的语言、狂野的形式、真人故事分享,以及很多在官方平台不太可能的见到的叙事方式。
后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连结更多ESG圈内外的资源,优势互补,互帮互助。
不过这是后话了。
先得有了大家前期的支持,才能搭建起后期更多更大胆的功能板块。
(五)名字由来
最后说一说此号这个看起来莫名其妙且和ESG毫无关系的名字由来。
协奏域中。
拆成两部分看,“协奏”和“域中”。
先说“域中”。
此词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域中,即空间之中,寰宇之间。
“道”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道、天、地、人,是宇宙间的四类“大”,意即广大无边。
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ESG/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正是寻求着这四类“大”在“域中”间的和谐统一么?
Image Source: DeviantArt
而以“协奏”一词作为一个行业知识分享号的开头,首先当然是来源于我个人对古典音乐炽烈(!)且偏激(!)的爱。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
在一些优秀的钢协里,乐器、钢琴和乐团直接的激烈竞争,甚至是冲突对抗关系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协奏曲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大约在17世纪的意大利,是经文歌的一种。直到18世纪初,巴赫在创作早期康塔塔的时候,仍然按照意大利的习惯称之为concerto。
室内乐虽然也可竞争,但最刺激的相抗仍然要属协奏曲。
焦元溥在《乐之本事》中这样描绘协奏曲:
许多协奏曲让独奏与乐团飙出血脉汹涌、刺激异常的竞奏,不止演奏者你来我往好不精彩,观众也看得目瞪口呆大呼过瘾,堪称最具效果的音乐形式。
当然也有许多协奏曲,若指挥与乐团表现不佳绝对会严重影响音乐表现。
勃拉姆斯的协奏曲就宛如附独奏的交响曲,管弦乐是壁立千仞的巍峨大山,一旦风景做小了,眼界也就跟着受限。
至于像巴托克在1943年写成的《管弦乐团协奏曲》则是把乐团各部分都当作独奏,要求每位团员皆展现炫目耀眼的超绝技巧。虽然先前已有作曲家用过这个名称,但还是要等到此作问世才真正掀起管弦乐团协奏曲’的写作风潮,成为极具特色的曲类。
以协奏为比喻,我想以此来描绘宇宙中万物冲突中协作互助、对抗中休戚与共,以一种艺术审美视角展现生命间竞争与共生的宏大场面。
此可谓动态均衡,亦可谓持续发展。
“协奏域中”,便是生命在天地宇宙间生生不息的协同永续。
(六)关于作者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是许卓然,毕业于美国常青藤联盟宾夕法尼亚大学环境可持续硕士,毕业后曾任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CCaSS)顾问,现于联想集团从事全球供应链ESG战略与运营,目前居于北京海淀。
上面提到,本人还有一个以猎奇角度分享古典音乐的号:维度共振。对古典艺术的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关注一下。
在这些年也是机缘巧合地参与了许多文字工作。
作为一个本科研究生专业与文字工作没啥关系的理工科+社科毕业生,我从安永到联想,也一直也在负责部分ESG Branding(品牌建立,维护推广)方面的工作。
业余期间,我也分别给完美世界全历史平台、橄榄古典音乐等各大官方平台供稿。
和文字长久的结缘,也是促使本人此号今日诞生的重要因素。
本人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爱好,但个人介绍这部分不想讲太多,怕惹人烦。
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还行,可以选择先点下关注,作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辛勤耕耘的。
鞠躬。
关注【协奏域中】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