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重点强调的是要否决这个“自我”的意识,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回归“新世界”的人仍然是个普通人,需要与人交往,需要日常工作,而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幻想家。
换句话说,就是境界提升了,但日常生活中该干嘛还是会干嘛。
那么,否弃了自我意识之后,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呢?
答案是,追随自然。
事实上,在我们否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之后,我们的内心不会空无一物。
恰恰相反,在否弃了自我意识之后,我们会给生命植入自然本有的活力,人的生命会变得非常充实。
而这个时候,我们也不会再对那个未知的、不可控的世界感到恐惧了。
你想啊,害怕不可控,本质上还是在追求一种控制,这背后恰恰是膨胀了的自我。
而庄子告诉我们: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永远会面对未知的世界。
而且,恰恰是这个让人看不透的世界构成了我们生存的根基。
《庄子·徐无鬼》当中有这么一句话,意思是说,人的双脚踏在土地上,但支撑人的除了他所踏足的那一点地方之外,还有周边的广大土地;
类似的,人通过已知的知识了解世界,但支撑我们生命的是我们未知的、超出我们知识能力之外的各种因素。
因此,人永远依赖土地,也永远依赖未知世界。
人的生存意义重新跟外部世界建立起了联系,不过这种联系不是靠知识找到的,也不是靠“私心”找到的,而是有赖于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信赖。
“道的思想,归宗于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感恩心情”。
以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我们看到的就不是混乱与失落,而是充满活力的新景观了。
一位“暗黑系”的庄子。
这位庄子可能跟我们寻常印象里的庄子有点区别,他曾沉浸在无尽的虚无当中,最后是在这种极度的痛苦与绝望当中找寻到了一条清新生命的“无我”之路。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说的是,我们否弃了自我意识,回归到与万物为一的自然淳朴状态。
可是呢,“一与言为二”,我们一旦言说了,这个“言”就代表了“我”的见解,这就导致了那个自然淳朴的“一”的状态的撕裂,被我们否弃的自我又开始冒头了。
所以,不管你怎么言说庄子,一旦言说了,就避免不了这种状态的产生。
也就是说,这位“暗黑系”庄子,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颜世安的庄子。
因此,我并不打算告诉你“这就是庄子”。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给我们提供了理解庄子的一个颇有意思的视角,希望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