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怎么教?

创新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你本来就有,却被你忽略或者压抑的。因此它才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挖掘出来。

创新工作坊我已经完整体验了5次。从一开始的质疑,后来的好玩儿,再后来的有用,一直到现在的上瘾。我很好奇,这种奇特的体验是怎么来的。

经过一番观察、体验与思考,我从一个高校教师和创新工作坊的参与者的角度,获得了一些浅见。本文中我把这些体悟分享给你。我不是教育专家,也还没来得及接触创新教练方法论,所以本文不保证任何正确性与权威性。如有只言片语对你有任何的帮助,我会觉得更快乐一些。

错误

每次创新工作坊开场,都要做游戏。游戏五花八门,似乎没啥规律,什么好玩儿或者适合许多人玩儿,就玩儿什么。但是游戏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让你容易犯错

注意力不集中,你被淘汰了;反应不够迅速,你被淘汰了;动作不够协调,你被淘汰了……在一群陌生人面前,一开始你可能还打算“端着”。可是错犯多了,你也就放开了。后面的环节,你就不会那么怕犯错了。

为什么在我们心里,犯错误这个事儿如此可怕?因为多年的学校教育就是通过练习与考试训练如何少犯错。错多了意味着成绩低,意味着大排名靠后,意味着老师不爱搭理你,意味着同学看不起你,甚至意味着家长要揍你。多恐怖。

我们似乎忘记了一点——错误不仅很难避免,而且有的错误甚至会带来伟大的功业。

今天的历史教科书,总喜欢把哥伦布赞颂为神一样的英雄。似乎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他知道地球是圆的,只有他了解如何在海洋里航行,也只有他有超人的勇气向未知的远方发起挑战。

哪儿有的事儿?哥伦布不仅没有那么伟大,甚至还是个标准的差生。如果当时他请个地理老师或者数学老师,真的能咆哮着给他不及格。

哥伦布在计算地球周长的时候,犯了大错误。根据他的计算结果,从欧洲西海岸航行到中国,只需要4000公里。真实情况是4000公里开过去,还没到美洲大陆呢。

他的第一个错误,实际上被第二个错误挽救了——他根本不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看看他给美洲原住民起的名字——印度人(Indians)就知道了。

我不止一次询问自己这个问题:假如哥伦布当初没算错,他还会去做这次伟大的航海吗?我的答案是不会。发现美洲之前,他航海日记中那种焦虑和绝望已经可以告诉我们了。

好了,现在我们也在游戏中犯了错,是不是立刻可以取得哥伦布那么大的成就了?

当然不会。

但只有习惯于尝试和犯错,你才能真正行动起来。

行动

工作坊里面的每一项安排,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管是教练讲话,还是做游戏,或者头脑风暴,总会有个志愿者举着“还剩X分钟”的牌子围场快跑,提示大家时间。

为什么要严格限定时间?开始我以为是场地限制——到点人家关灯拉闸锁门。后来发现这虽然也是原因(不过有一次快11点才走也没见有人拉闸),但更重要的是有限的时间会逼你不得不做出“不完美”的作品。

我教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立即体味到这要求背后的“迭代”二字。不完美的原型作品拿出来,你才可以跟用户有效沟通。因为用户只有见到这种原型后,才可能发现他想的东西跟你想的东西是不是一回事儿。用户根据原型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你赶紧拿去改,再拿来找用户提意见……循环往复,才能获得更精准的用户需求,甚至是用户自己当初都没有想到过的需求。

迭代就迭代呗。为什么非得强调“不完美”呢?完美一些不好吗?现在不是提倡“工匠精神”吗?

完美当然好,但是追求一出手就完美很不好。

我们的教育要求学生少犯错,即便把思考的步骤涂个大花脸落在答题纸上,都会被评阅老师认为是一种冒犯。数学老师可能不止一次传授给你心法,一定要“分析法思考+综合法证明”。这样你落在答题纸上漂亮、整齐的字迹不仅可以博取高分,也会赢得他人的赞叹。

看人家,一下子就做对了!

那些真正饱含你思考与尝试过程的算草纸呢?早扔了啊!

后果是严重的。每个人心里总期望着“行家一出手,就一定得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发现自己做不到“一鸣惊人”的时候,怎么办?随便叫一声?才不会,他就变得根本“不会叫”了。

无数的创意,就是这样在你的思考中产生,又在思考中被你自己丢弃掉了。

用非常紧迫的截止时间,让学员把自己不完美的作品做出来;不仅要做,还必须在人前展示出来。这就叫献丑,真正的献丑。但这种逼迫的结果是,人们逐渐对于拿出不完美作品这个事儿“脱敏”了。

不要小看这一步,它能帮你治好“拖延症”。

老师们时常发现“截止日期(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铁律。不管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多么宽裕,他们总会对任务不理不睬,在最后不得不动手的时间才开始动手。而且结果可想而知。

认知科学家发现,拖延症的真正原因,不是人性中的懒惰,而是对完美的执念导致无法行动。我们中国人对此的形容更为通俗易懂,“眼高手低”。

一旦学生发现,“早行动,早出错,快修改”这种迭代策略切实可行,拖延行为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协作

每次工作坊活动都要分组。许多任务都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小组一起用头脑风暴扩展思路;小组共同用有限的材料做出设计产品;小组群策群力,一起排演小话剧……

以静默式头脑风暴为例。我原先特别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不能对他人提出的观点说”No”。不好就是不好,不对就是不对。我作为老师是很耿直的。学生眼看要往坑里面跳,我能不提醒一声,不拉一把?

后来我才发现其中的奥秘。

首先,你怎么知道那一定是坑?例如老师买了股票,赔个一塌糊涂,就禁止学生去买股票。你可能觉得自己真的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可你的做法对不对?天知道人家有没有股神的天赋?

其次,不让同伴把话说完,你怎么能知道他究竟是通过怎样的观察得来一个错误的观点?你怎么能够获得同理心(empathy),站在他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真正理解他的思考过程与决策方式?

另外,不否定的气氛有助于合作。罗永浩在《长谈》中提过,他打算创业做手机时,几乎所有朋友都反对,只有一个朋友支持了他。他一直很感念人家。有的时候,对方真的不是在征询你的专家级意见,只是在寻找一种非常简单的肯定和支持态度。这将在困境中给他难以想象的力量。

为什么一定要用分组的方式来做东西?从前我觉得只有一个人的力量无法达到的时候,才需要一个组的人去做。从道理上说这没错。但是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分组协作有利于改变学生做事儿的习惯。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考试几乎都是需要独立完成的。你不能借助任何外界资源,否则就是作弊。这样的结果是,即便给了你资源,你都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协作完成任务。

大学课堂里面的分组,常见的结果是一个人实际做事儿,一堆人挂名儿搭便车。双方可能都很愉快,做事儿的人有成就感,搭车的人更觉得自己无本万利赚翻了。可就是没有人真正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毕业后,一群搭便车的和坚持自己一个人搞定的家伙们被推向职场。这不叫灾难,什么叫灾难?

工作坊里面因为严格的时间限制,基本上杜绝了一个人包办的可能性。任务要想出色完成,缺了谁都不行。小组的领导必须学会在压力下分配任务,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每个人都需要积极贡献自己的价值,才能在小组里刷出存在感。

这种训练,使你将来处理真实世界的任务时,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与他人协作。改变了这一种思考与行为习惯,你就没白参与。

秘密

有人认为,创新是一种天赋,在幼年时可能开发。但那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该做的事情。到了大学阶段,想补救已经“晚了”。

可是我觉得,恰恰是小孩子不用培训创新能力,只要不去违拗他们的天性就好。成年人,尤其是被应试教育折磨了多年的成年人,却真正需要这种培训。

许多人眼里,创新就如同在走迷宫的时候知道最优路径在哪里,于是以最省力的方式,最快走了出去。

那叫创新吗?你把地图已经搞得一清二楚,所有信息都已完备。那你走出去的动作只能叫遛弯儿。正因为有这种期许,许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根本不肯思考,遑论行动。他们恨不得坐在那里,等老师或者领导把答案喂给自己。

创新是什么?创新是你要走出迷宫,可惜你没有地图。你根本不知道往哪边走会离出口更近。所以你怎么办?你就不得不去尝试,虽然你知道很多尝试注定以错误的结果告终。但是创新依然看中方法。例如你可以学学忒修斯,在尝试的时候用线团做记号。

创新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你本来就有,却被你忽略或者压抑的。因此它才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挖掘出来。

创新训练是帮助一群在沙漠里天天挥舞着马刀互砍的人,发现他们寸草不生的土地之下就是石油;创新训练是让破瓦寒窑中的人认识到,自家的米缸是商代青铜器;创新训练是让学生明白跟他人合作不是作弊,而是现代社会中必须的品质;创新训练是让每一个人知道,你丢弃在回收站里面的那些白日梦和胡思乱想不是垃圾,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教练会讲解规则,让你动手,逼你展示,却不会给介绍枯燥的理论和规律。创新训练的第一步不是给你的认知添加结构,而是帮你从回收站里捞东西,能抢救多少就抢救多少。

创新自然有一套方法论。但教授的前提是学员已经找回了基础创新能力。一旦走上正确的求知与实践路径,你就会进入一种正反馈循环。各种意想不到的好事儿(李笑来常说的serendipity)就会纷纷向你砸过来。

不信?试试呗。

讨论

你参加过创新工作坊吗?你觉得哪些方法论是必须教给学员的?在你看来,创新该怎么教?欢迎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0,978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54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6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24评论 1 28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390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41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892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55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0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34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0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60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46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