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haru一起出去吃下午茶的时候,她突然问我:“你和涓涓还有联系吗?”我想了想摇头跟她说:“以前有过,现在没。她也不发朋友圈什么的,完全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haru、我、涓涓三个人是高中室友,成绩都不错也都是很性格很好的人,自然相处也非常愉快。高考后我和haru来了北京上学,涓涓则是报了天津的学校。大家也都知道天津离北京并不远。
毕业时也曾信誓旦旦说我们以后常联系呀,但久着久着常联系变成了很少联系,最后变成了几乎不联系。倒不是感情出了问题,而是慢慢地淡出对方的生活圈子然后找不到话题。
涓涓属于几乎不发朋友圈的那种人,一条公式化的推送都没有的那种。翻翻朋友圈只有一片空白,这往往比三天可见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平时的寝室群也属于被遗忘的存在,大家也都不怎么在里面说话,慢慢感情变得更是生份。可见异地不仅消磨爱情,也会消磨友情。
偶尔朋友圈会看到以前其他的同学发动态,哈尔滨的同学冬天总是最早能堆上雪人的那一批,北京的同学永远都会吐槽北京的差而高压的生活环境。大家点赞后相约在评论区插科打诨,手法和高中一样完全不见生涩,感情也宛如高中时一样友好。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信奉朋友圈就是一个人的脸面这句话,所以她的朋友圈条条精美,人美景美,构图到文案无一不有趣,同时信息量也很丰富,足够了解她平时的生活。前段时间她去留学,一段时间在朋友圈销声匿迹,我私敲问她最近怎么了,怎么不发动态,连微博转发量都少了。她说还没适应,于是向我开始吐槽生活的种种。我跟撒娇式地抱怨说了一句她:“你不发条动态我都不知道你最近在干什么了。”大概这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你想想,再亲密的朋友也不会面面俱到每天找你聊天,告诉你每天他在做什么想什么要不这不是友情而是爱情了。朋友是你想他在那里的时候,他就在那里。但其实对于友情的维系我觉得难度系数远远比爱情和亲情要大。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距离感。
对恋人,你可以尽可能的撒娇黏人,事无巨细都跟对方报备一遍,如果他不讨厌的话;对亲人,你也只需要定时报备,让对方知道你过得很好很规律。但对友情来说,这些模式都是不适用的。前者太亲昵而且你也没那么多时间,后者则是完全没那个必要。
而朋友呢?凭什么你说他要在那里他就会在那里呢?尤其是那些不能经常相见的朋友,圈子总会发展得越来越远,话题的选择余地也会越来越少,要是见面许久不聊免不了会用以前的生活下酒,回忆也经常会因反复咀嚼而失去滋味。
你需要做的是让朋友能够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哪怕是网络。对于自己来说,我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 ,都想出现在你的社交动态里刷一波存在感。我大概是个老年人,有个习惯是发qq空间,能看的人不多,也就那么几十来个曾经与我生活紧密接轨的人。
我热爱发空间相当于我热爱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心情,总是想把自己的感受带给我的朋友们,希望他们不会有对我热情消退的那一天。也希望他们知道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好似这样我们在某个方面就从未分开过。比如当我发一条:“失恋了,需要安慰”的时候,会有朋友来及时带我抚平伤痛;而当我分享某某奶茶托马斯转体180°好喝的时候,她们也会和我分享各自的心头好。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好朋友,当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也不可能将上一个阶段的朋友尽数抛弃。对于朋友,你只需要走心一点,拉着他们一起走,而不是把他们丢弃在你离开的上颗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