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97、戒尺~戒耻。王鼎钧老师在《昨天的云》里谈到,他的私塾老师赵老师说,“戒尺”本名是“戒耻”,有知耻而后勇的意思。
“戒”本是佛教律条,泛指一切禁止做的事,有五戒、八戒等。所以,戒尺本是佛教法器。
旧时社会,戒尺演化为私塾先生的惩罚工具和震慑标志。邹韬奋,鲁迅,魏巍等在文章中对戒尺都有描述,严慈并济,苦乐并存。
“戒尺”的名字很好,“戒耻”的意义就更深。“戒”是警戒、戒除,也是“界”,界限,界度,“尺”是尺度、标准。“戒尺”是底线,是原则。
法治社会,法律法规是戒尺;文明社会,伦理道德也是戒尺。而在现代社会中的细胞单位,诸如学校、家庭等,我们的“戒尺”具体是什么,“有形”也好,“无形”也罢,谁执起这把“戒尺”,“戒甚”?“尺谁”?
若“戒尺”本旨就是“戒耻”,那么,“无戒”则“无界”,“无尺”则“无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