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和垃圾回收

当程序创建对象,数组等引用类型的实体时,系统会在堆内存中为之分配一块内存区,对象就保存在这块内存区里面,当这块内存不再被任何引用类型变量引用时,这块内存就成了垃圾,等待垃圾回收机制进行回收.

  • 1.垃圾回收机制只会回收堆内存中的资源,不会回收任何的物理资源(比如数据库连接,网络IO等资源)
  • 2.程序无法精确的控制垃圾回收的运行,垃圾回收会在合适的时候执行.
  • 3.在垃圾回收机制回收任何对象之前,总会调用它的finalize()方法,该方法可能使该对象重新复活(让一个引用变量重新引用该对象),从而导致垃圾回收机制取消回收.

可达状态:
可恢复状态:
不可达状态:


三种状态

当某个对象被其他类的类变量所引用时,只有该类被销毁后,该对象才进入可恢复状态;当某个对象被一个对象的实例变量所引用,只有当该对象被销毁后,该对象才会进入可恢复状态.

强制垃圾回收

程序只能控制一个对象何时不再被任何引用变量引用,决不能控制它何时被回收.
程序无法精确的控制java回收的时机,但依然可以控制系统进行垃圾回收-----这种强制只是通知系统进行垃圾回收,但系统什么时候进行垃圾回收依然不确定.
强制系统进行垃圾回收的两种方式:

  • 1.调用System类的gc()静态方法:System.gc()
  • 2.调用Runtime对象的gc()实例方法:Runtime.getRuntime().gc().

这种强制只是建议系统立即进行垃圾回收,系统完全有可能不立即进行垃圾回收,垃圾回收机制也不会对程序的建议完全置之不理:垃圾回收机制会在收到通知之后,尽快进行垃圾回收.

只有当程序认为需要更多的额外内存时,垃圾回收机制才会进行垃圾回收.即如果某个失去引用的对象只占用了少量的内存,而且系统没有产生严重的内存需求,因此垃圾回收机制并没有试图回收该对象所占用的资源,所以该对象的finalize()方法也不会得到调用.

finalize()方法的四个特点:

  • 1永远不要主动调用某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该方法应该交给垃圾回收机制调用
  • 2finalize()方法何时被调用,是否被调用具有不确定性,不要把finalize()方法当成一定会被执行的方法
  • 3当JVM执行可恢复对象的finalize()方法时,可能使对象或系统中其他对象重新变成可达状态
  • 4当JVM执行finalize()方法时出现异常时,垃圾回收机制不会报告异常,程序继续进行.

由于finalize()方法不一定会被执行,因此如果想要清理某个类里打开的资源,则不要放在finalize()方法中进行清理.

java中对象的4种引用方式
强引用:程序创建一个对象,并把这个对象赋值给一个引用变量,程序通过该引用变量来操作实际的对象.
软引用:
弱引用
虚引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