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老师的课告诉我们:(1)让知识自然地建构,在学生头脑里找到你的助手。人类在进化的漫长过程中,逐步累积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这些认识储存在基因中,代代传承,使人类可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的世界。因此,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至少活了五万年的大教育家。课堂中,学生开始接触某一知识,这个教育家就开始工作了,这属于“首次教育”,而老师的教育属于“二次教育”。如果二者相融互补,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能顺利建构知识;如果二者背离冲突,势必会使学生的头脑里产生混乱、矛盾,此时不仅事倍功半,还会在学生心里埋下厌学的种子。因此,教学中,老师需要敏锐地知道学生的“知道”,在此基础上把原来的“知道”改造成“知识”就可以了。
(2)让学生安心快乐地学习,在学生心里找到你的助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求。我们的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常常缺乏安全感,怕犯错、怕失败、怕被嘲笑,带着恐惧的心情学习,效果肯定不好。而营造课堂安全氛围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关注学困生,一方面学生会变得不怕失败而勇于尝试,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学着照顾班级里的弱势群体,成为老师的帮手,何乐而不为呢?
(3)让能力稳步提升,在学生的课本里找到你的助手。现在的课堂中,很多老师离不开多媒体,课本上的内容都搬到了屏幕,教师对课本关注程度的降低,减少了学生与教材接触的机会。遗弃课本这个教学之本,使教学成为无源之水,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多是教师讲解以及课后大量的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肢解,而且导致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变弱。
作为教师,每天需要面对的教学任务烦琐单调,所幸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助手;专业成长之路漫长遥远,所幸我们有智者领路。但愿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快乐,但愿你的快乐能成就更多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