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米
我和我的小学体育杨老师在一所学校工作。
杨老师个子高、长得帅、性格好,20年前来这里工作,深受大家喜欢。现在的杨老师已经不带课了,在学校安全处工作。
但杨老师还是那么高挑帅气,也很照顾曾经是他的学生的我,只不过我们工作不在一个部门,偶尔碰见,点头微笑。
前两天见到他,修长的腿不那么利落,一问才知,骑自行车的时候肌肉拉伤。我急忙追问,是否有治疗方法?
杨老师大手一挥,没事没事,过两天就好了。
当下,我便回答,我给您带贴膏药吧,很管用的!您一贴就不痛了。
杨老师常年运动,根本就不在意这点小伤,也许是觉得我说的是客套话,急忙说,别操心了这点伤不碍事!接着便转身,挪着腿走了。
下班后,虽然急着去上瑜伽课,而且要绕远路,但我还是给他买了膏药,装好在包里。 嗯,安心了,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的客套话会随口脱出,比如:你想要我给你买点/下次我再联系你/明天我给你带xxx。
有的时候,真的是说说就算了。可当别人有事情想起你时,或者你有事情需要拜托别人的时候,“不靠谱”这三个字可能会成为你的拦路石。
履行先,信任后。大承诺易实现,小承诺常忽视,而给别人留下印象的,往往是小事,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业务能力强,见到谁都笑呵呵。
我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者询问他的意见和评价时,总是会听到他说:
挺好的,没什么问题,值得我学习。
一开始,大家都喜欢邀请他来参与讨论,因为听不到反对的声音,没有任何压力。
可久而久之,业务能力强的他总是这样回答,我们没有收到任何有效的反馈,听着听着就没意思了。
同事们觉得,一件明显看起来有待讨论的问题,总碰到他这样“好”的回答,肯定不是真心的。
逐渐,大家与我这位同事之间有了一层看不见的隔阂,再后来,他调走了。
现在我们想起来他时,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形容的词语,因为大家之间缺乏信任,无法交心。
所以,对他的定位,只有业务能力强,是不是真强,说真的,我们也不太清楚。
我上班的地点和住处有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公交车耽误时间,步行又太远,唯有打车方便。
于是我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接触到不同性格的司机师傅。
就算是陌生人,我们之间也需要信任来传递。
经常会碰见堵车的情况,师傅会说,我给你走另一条路吧,快!
我会回答,好,听您的,相信您的判断。
既然我选择信任,我就会去履行。在这过程中,我不会在汽车后座指手画脚、高声质疑,而是在看书、和师傅闲聊,或欣赏风景。
往往更多时候,这些司机师傅真的会走一条既节约时间又不绕远路的路程。偶尔碰见豪爽的师傅,还会在结账的时候因为等红灯给我少算一两块钱。
这就是传递信任的力量,它会让你在赶路的过程中感受到舒心和善意,而不是火上浇油!
履行承诺和信任彼此是我们互相之间最通行的“社交货币”,经常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以,你愿意去用行动践行承诺,哦不,是践行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小承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