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假期,终于有时间反思过往的教学实践,细致地思考下一步的努力方向。随着时间的曼延,所有的思索都集中到一个核心点就是在知识更新加速,变化成为常态的当代,什么样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吸引并影响学生呢?
“你想让孩子遇到什么老师,你就做什么样的老师!”
我期望孩子的老师会有“立乎其大”的教育情怀。“情怀”是什么呢?“情怀本质其实是一种源自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其产生的根源,多半是因为曾经那些纠缠不清的选择,关于个性中的懒惰与执着,心底的奋起和懦弱,服从时间的流逝,却又不安于沉寂的现实。”曾经拿不起,而今放不下……由此去说,我觉得所有从事教育,成为老师的人,在走上岗位之初,恐怕都曾有过“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初心,可当现实的困境袭来:不听话的叛逆的孩子,三观不同奇招频出的家长,应接不暇无从应对的教革浪潮,不愿应对却必须应付的各类检查,付出与得到不对等的评比……从业的初心与激情在无尽的琐碎中被消磨殆尽,教育情怀恍若一扇不敢叩问的门,尘封于岁月流转中。所以,不断地学习充电,立足于不同的平台,才会获得高瞻远瞩的教育格局与国际视野;实践中不懈怠,才会持有求是创新与大不自多的教研之风;不断尝试,走进学生,才会拥有与时俱进与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这大概就是“立乎其大”的教育情怀吧。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大先生者,要有“立乎其大”的襟怀与眼界。“先立于其大者,其小者不能夺也”,如果只被眼前的琐碎事务局限,那么犹如井底之蛙望天,犹如网络漫画所述人在谷中只能
是“俗”,而登山下望则“仙”,位置不同,境界迥异!心中有教育教学的梦想,并制定出明确的专业发展阶段计划;行动有追求,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持续的不断进步;处事能淡定,会在小概率事件中寻找可能,从量变中寻找质变,化蛹成蝶,使路上的烦苦化为甘甜!样样落实,常常坚持,常规之事做到极致,俗事也洒脱。
大先生者,要有使学生心悦诚服的学问学识和灵动机智的教学技能。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可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会更让人信服。所以,老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让自己有一潭水:与时俱进,在信息时代能够用互联网迭代升级自己的知识,用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行动中揣摩操作方法,课堂中有具体的活动落实;笔耕不辍,随时积累自己教育教学的案例,既记录实践的过程,也反思恰当的策略,更在过程中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的理论……如此才能随时给学生一碗需要的水。
大先生者,还须是因材施教的心灵之师。心灵之师知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会把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嫁接,用最朴素的情感肯定每一个孩子的人生价值;心灵之师有坚定的教育自信,面对不断变换的新潮教学有清醒的认知,坚持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心灵之师有自己的想法,会用批判性思维待人处事,让学生“走心”;心灵之师接纳新事物,必备的游戏素养让学生感受“懂我”;心灵之师会在学生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静心旁观,把舞台让给学生;心灵之师有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用积极向上的生活品味让学生感受人生的多种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意义……
如此,教育情怀,才从深埋心底的一泓暗泉,在经历实践的沧海桑田后,在心灵深处节节涌现。伴随岁月流转,点滴蜿蜒融入血脉,人生自此丰盈,笑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