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须有的精神
读《第一流的教育家》有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 张涛
陶行知先生对教育家的分类是应时之分,政客的教育家、书生的教育家和经验的教育家,当时社会比比皆是。前些年用“家”来称呼的也比比皆是,这几年似乎情况好转了许多。在全社会抵触“伪专家”的浓郁氛围之下,真正的有“精神”的“专家”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家”,才能更好地奉献祖国、服务社会。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家需有的两种品质,首先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可概括为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其次为“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可概括为开辟精神和奉献精神。
一、创造精神与实践精神
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是最不可或缺的,在百度词条中是这样定义教育家的,“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用于描述高层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由此可见创造和实践是成为教育家的必要品质。当代的“教育家”有不少教育著作,以至于教育作品琳琅满目,让我们眼花缭乱。有一位当代教育界知名人物,我每年教师节都能收到他的一本教育论著,被当做“教师专业发展”的营养液来滋养我的专业发展。仔细想来他或许就是现在流行的“高产作家”,“高产作家”是有贬义含义的。读其著作内容里面有些“教育实践”,但是缺少“教育创造”,高产的著作不能代表高产的创造。没有对教育有所创造,没有在思想上有所引领的“教育家”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家。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教育方针和“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就是在教育思想上的引领。
作为年轻教师我们现在还完全够不到教育家的鞋沿,但是需要怀有成为教育家的冲动,最起码也要有发展成为专家型教育家迫切需求。普通教师要想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也必须经过“从教育实践到教育创造”地锤炼。老师们对教学思维、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创造,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思想、构建教育哲学也是创造。前者是发展基础,后者是发展的瓶颈,通过突破瓶颈实现教师的教育“人性观”。
二、开辟精神和奉献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当代教育家、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可谓是兼开辟精神和奉献精神于一身。1981年,杨瑞清毕业于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志愿到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一干就是40多年。1983年,杨瑞清被调到共青团江浦县委担任副书记。他只在团委工作了几个月,又辞职回乡,在从政和从教之间选择了从教。这其中除去奉献还是奉献。从“行知实验班”、“小学不留级实验”、“行知小学”、“赏识教育”到现在的 “行知教育集团”,每一步都是在开辟。他是教育家的代表。
我们尊敬和熟知的“李振华”老师,1953年怀着“老一辈为革命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自己又能为国家做什么呢?”的疑问,为响应国家号召,“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伟大的地方去!”走出南京师范大学的大门,毅然决然地离开故土,踏上了遥远而漫长的“开拓路”与“奉献路”。一干就是68年。他是普通教师的代表。
从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教师,要想真正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必须要有开辟精神和奉献精神。
昨天是第37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中强调:“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可谓是字字珠玑。昨晚的央视快评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主题,激励教师“要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把精力和真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无论是总书记的讲话还是央视快评,都要求我们具有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是“四个引路人”中的其中一条,做学生的引路人,必先要率先垂范,行为世范,自己先奉献祖国,才能让孩子奉献祖国。
人民教育家于漪在《奉献——教师的天职》一文中说:教师,须激情似火。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热忱,在任何情况下都朝气蓬勃,才能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优美的心灵。这种激情来自对社会主义忠贞不二的信念, 来自对为国为民的无数先烈、无数英雄人物的由衷爱戴与崇敬。我想“保持激情是教师奉献祖国的永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