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句话,是特别实际的,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也让人感觉到一种悲伤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上古的时候啊,人民对道德的崇尚那是不言而喻的,相互竞争着谁更有道德,谁有道德,谁就有面子;然而到了中世,那时候玩的就是权谋,就是谁有脑子,谁更聪明,谁就觉得更有面子;到了后来呢,道德与权谋那都是小事了,都是以力量,就是说我能打死你,我就有了面子啦!
所以说,人类的社会一步一步就沦落到了现在,咱们想想这是不是事实?反正我觉得大概就是这样!然而如今连韩非子说的当世那种境况都不如,现在不仅仅是以气力,而是以践踏别人的尊严,才能让自己觉得有面子,你要说以势欺人,那是畜牲,现在的人连畜牲都不如,毕竟欺人是为了获利,如今的很多人是损人不利己!
直接点说啊,就是我得比你强,你不能比我强,你比我强,我想办法也把你搞下去,不管用什么手段!否则的话我就不幸福了!这就是现代人的观念,也就是说很多现代人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看不得别人好
所以说你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你去给别人讲道德,讲仁义,别人鸟都不带鸟你的,你也做不成事情,即便是你想干一些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你也干不成
所以说,在乱世,在这种肮脏的世界上,你想干点好事,那么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式,不能光讲仁义,光讲道德,你得有点手段,让他们臣服于仁义道德之下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们认为他们有优势的区域击败他们,否则的话,他一枪打过来,你命都没了,你还仁义道德个屁啊
好人没那么好做,价值观的普及没那么容易实现,物质世界的改变都需要枪杆子,都需要流无数的鲜血才能改变,精神文明的革命,你就算流很多血,也可能改变不了,那比物质世界的改变要难的多的多,要付出的也要多的多,要牺牲的人群也要多的多
所以说但凡是败坏社会风气的人,都该杀!
仁义道德从来就不是你说出去,别人听到就可以普及的,而是要从内心深处的认可,他才能真心诚意的去践行,那样才可以达到目的
就比如子贡与齐国耍智慧,最后人家齐国直接告诉他:你不是没智慧,但是我要的不是你的这些道理,我要的是土地,然后发兵打了鲁国,鲁国被收拾了!还有徐国的仁义之王——偃王,最后一样没保住国家
你与土匪不要先讲什么仁义道德,你先把他制服了再说,比如,对日本鬼子也不用讲什么道德,先把他打服了再讲道理,否则的话,一个黑枪你就完蛋了,你别说讲道理了,你保住自己子民的机会都没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对手需要准备不同的手段,并不是说你有道德,你有仁义,天下都归你了,不是那么回事。你有仁义,别人没有仁义啊,你认可仁义这东西,别人不一定认可仁义这东西啊,人家为什么要以你的规矩来与你对抗呢?人家可以用拳头直接与你对抗,根本不会听你说话
所以说对待没有仁义的人,对待崇尚武力的人,你的武力就要比他更强,才能让他认可你的仁义,你才有机会给他讲仁义
儒家为什么让中国没落了?就是因为只会讲梦想,不会实践,韩非子都不认他们那一套,不是他们的仁义不好,是他们传播仁义的手段不行,以他们那一套做法,他们的仁义是不可能传播到整个国家的,也不可能让他们的仁义让所有人都认可的
谁家的道德仁义是一直受欺负的?那不是道德仁义,那是窝囊废,那是白痴,那是不懂道理!
儒家没有几个把孔子的那一套东西学好的,像子贡、子路……,他们学的全都不好!根本就是没学到根上去,全部在枝枝叶叶上溜达
仁义道德全都是器,不要被这种名词所束缚!这种名词是人对最终结果的表达,它不代表手段!你要想达到这种效果,不是想当然的认为把这些东西讲给别人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对应手段!鸡同鸭讲的事情到处都是,不要做这种浪费时间的事情
除非是大部分人都像上古那样重视道德,否则就不能直接讲!也就是说除了上古之时可以不分贵贱互相谈论道德之外,其他时期几乎都是从上到下传递道德,否则上面很快就会倒台!你想想如今的社会风气是不是从城市开始的?城市中又是不是从更有权势的那些人先传递出来的?
别人要是希望听你说,认可你说的这些东西,那么你可以给他讲解;他要不认可,那么他早晚要作恶,早晚要踩在你头上拉屎!那时候你就打到他听,打到他去践行,你要是打不过他,你活该倒霉
鬼子为什么当年把咱们欺负成那样?难道他比咱们更仁义吗?因为他们武器比咱们强,所以说,如果咱不靠武力打败他,他永远永远也不会给你讲什么仁义道德,他也不会听你讲什么仁义道德,你把他打服了,他不听也得听!当然了,如果他在他们自己国内,他祸害去呗,谁管着你呢?脱了裤子满街跑,我们也不管啊,你要到我们的大街上跑,我就打死你!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会一直膨胀,早晚他会把他们不和谐的嚣张气焰践行到国外去,所以说,他挨顿揍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