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去北京培训回校之后写了一篇关于称赞男幼师敬业、发自内心喜爱孩子的文章。而这样的文字只是我许多平淡琐屑日子里的一则随笔而已。不成气候的文字纯当自娱自乐,偶尔读者留言交流便会欣喜若狂。
直到后来的某天有人跟我说:“我把你的那篇写男幼师的文章推送到我们工作群让我们老师读了。此外,我在简书上面关注了你大概有一年多.........。”
我当时听到这些消息时,真的很吃惊:我完全没有意料到像这样我有自闭倾向的小屁孩,平日里自娱自乐的文字能有这么大的影响。我本渣渣,何德何能啊?
从前总以为文字是自己私人生活的一部分,而现在开始深深地意识到尽管是我手写我心,也需要为读者着想。
我开始意识到我所要表达的不仅是文字。文字只是一种凭依,读者在看文章的时候,不仅能看出写者的文笔能力及层次,还能透过文字了解写者的生活态度、人生追求、以及对世事的理解........
大学四年,我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消磨在网络推文上面。一路走来,我也慢慢意识到:一方面文字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个体真实的内心,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汲汲于名利的人吸引公众眼球,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和手段。
很多自媒体大v会大言其谈各种关于写文字的奇技淫巧,却极少有人晓以利害的告诉我们,作为个体,我们在网络生活中需要具备的教养、自觉以及责任。
在自媒体日益发达的当下,传媒以惊人的力量渗透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我们某个瞬间发出来的朋友圈动态,我们分享出来的一篇推文,大到我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追踪和讨论。
曾经好友提醒我说,你发在网站的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哪天你妈妈看到了会失望?
其实,我每发一篇文章我都需要酝酿好久。一路走来我也学会了避重就轻,学着考虑读者的感受而选择性抒发内心的阴霾。
而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不只是为了诉说,文字曾赋予我救赎的力量和希望,记录心路历程也成了不断提醒我未来将要完成的功课和必须扫除的业障。
我也更希望很多跟我有相似成长背景的人能不放弃自我生长的能力。希望我们彼此都能透过文字有更真实贴切的精神支持。
我们曾以为网络传媒的发达能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世相,更多独到有益的观点,而事实上很多时候非能如愿。相反,在日益追求自我意识和个性解放的今天,人们对情绪和观点的关注度远超过了对事情的探寻和理解。非理性、娱乐至死等现代传媒文化的糟粕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相当多一部分人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人性仁慈的善解。
很多写者都会这样认为:我的评论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我写的文章只不过是我自娱自乐的自由,关注的也就那么一小群体,我不是自媒体营销大v不靠文字赚钱,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在此之前我也是这样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在网络社交生活上需要做到的自觉、克制、本分与责任。我也曾做过很多很没有教养的事情,比如在朋友圈发过很哀怨的动态,还天真的以为那只是我个人的心情郁闷需要一个出口而已。
网络社交传媒发展到现在早已经没有了多少私人空间可言,它演变成了一种公共场合。当我们还在天真的以为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和思绪付诸于上,随时随地“分享”时;在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通过文字可以发泄情绪,缓解压力时;其实在无形中把这些情绪波及到了我们身边的人。
如果说文字是一种系统深度的交流,那么幸好我及早认识到所谓真正的“交流”,并不只是自己单方面的诉说。我与仅有的几个读者也是用心的通过活生生的文字互动。这种互动并不是像某自媒体大v趁着时事热点火急火燎地写推文,急于给事态中的当事人们贴标签......煽动和牵引出更多公众的情绪达到某些利益目的,却全然不顾写出来的文字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能意识到网络传媒对我们生活的各种影响,进而对文字背后的力量保有敬畏之心的人,有着对文字的教养与责任。但这种自律与克制却不只是局限于文字。
这种教养和责任也不是所谓的情商可以说清的。而说到这,我一直觉得情商是一个根本就无法准确定义的伪概念。没有经历过世事阅历积累沉淀下来的智慧,所谓的情商只是流于表面肤浅的交际技巧。它并不能真切地看出一个人对人生的敬畏以及宽容。
而关于教养,千阳实属羞愧。年少叛逆骄傲无知,目中无人也必已招人算计。活生生应验了某师长的预言。
“那个视频你不要提交上去了,毕竟那只是一方之辞。”不管后来对我的处理结果如何,我都会记得曾经这位师长以极其睿智和宽容的态度,理解了在那场颇为激烈的冲突中我的苦衷,也因此原谅了一个学生年少桀骜不驯犯下的过错。
暑假回家时,附近社区的居民因为邻里纠纷积怨已久的缘故,爆发了2死2伤的命案。随即案发现场的视频遍及几乎整个市区。
我感到恐惧失望的并不只是人性在积怨和愤怒之下的种种疯狂之举。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实效性远超于新闻报道的当下,不管是明星的各种八卦丑闻,还是平常人家的生活琐事一经传播,都很容易被扒得体无完肤。而每个人手中随手掏出的手机都很容易在无意识之中助长了看客心理。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在日益成熟的路上我也慢慢学会低调行事,也慢慢撤离了朋友圈,转而捧起厚厚的纸质书籍,祥和安宁的度过每一个充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