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常备常新“笔墨纸砚”,读懂悟透朱治国“生命答卷”背后感人至深的公仆情怀,永葆“满分状态”剖析先进事迹、对标表彰榜样、赓续奋斗精神,奋力书写“政治过硬、一心为民、创新实干、清正廉洁”的新时代答卷。
执“理想信念”之笔,以满分状态,书写矢志不渝的“政治答卷”。“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朱治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作为优秀大学毕业生,朱治国放弃繁华城市“风花雪月”,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从此扎根高原、深入基层。参加工作20多年,朱治国把时间“这杯水”倾注在事业上,“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把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忠诚坚守落实到基层工作中。作为新时代党的组工干部,我们应汲取前辈身上的精神力量,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我”,善于从全局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在各种重大考验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又要善于在经常性政治“体检”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刻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在不断涵养政治判断力中识大局、明大势。
挥“人民至上”之墨,以满分情怀,书写枝叶关情的“民生答卷”。朱治国同志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4字。一路走来,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急难愁盼,想千方、设百计,推动解决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是群众口中的“尕书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为民造福源于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组工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把为民造福、为民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从群众最烦心最操心最揪心的难事急事入手,以有效有力的举措、敢闯敢试的拼劲、念兹在兹的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铺“实干担当”之纸,以满分干劲,书写事必躬亲的“实干答卷”。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是朱治国总结出的工作经验。牵头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组织实施全省“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面对工作难题,朱治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做“热锅上的蚂蚁”,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闯出了组工工作新天地。广大组工干部在面对繁多而复杂的工作时,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勇于担当、苦干实干,要不断出实招、新招、硬招,以“钉钉子”的精神勤做每一件琐事,狠做每一件难事,甘做每一件苦事,以坚实的立场、笃实的决心、严实的标准、踏实的行动、扎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用工作的实际成效彰显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端“廉洁奉公”之砚,以满分品行,书写以身作则的“廉洁答卷”。朱治国常说,“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他和妻子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基层同志汇报工作,有时给他带点土特产,他都当即回绝;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他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不存在一点私心、有的都是公心。组工干部“形端影直”,要争当清正廉洁“火车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身体力行、严以律己,当好“榜样”,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掀起廉政新“浪潮”;坚持“一日三省吾身”,将“青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的训诫牢记于心,致力于锻造“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谱就新时代的爱“廉”说。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委组织部 美丽·卡尔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