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负性的评判会对人产生不良的影响,正性的评判——表扬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表扬孩子时,常说:
你真棒!
你真乖!
你真听话!
……
这种话,对于较小的孩子是很受用的,可是当孩子越来越大,效果也会越来越弱。
因为在早期,孩子主要发展的是感性思维,这时,听到“你真棒”这一类的话时,孩子不会去思考,而且家长说这类话的时候,也给孩子传递了一种很愉悦的情绪,所以,孩子很能够欣然接受这类话,也很喜欢听这类话。
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开始有了理性思维,他会想:“我哪里棒?我真的很棒吗?”等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孩子接触的环境越来越丰富,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说他棒,甚至有的人会否定他,而且他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失败,这个时候,再说他棒,甚至说他是最棒的,他就会觉得家长不真诚,从而变得不信任家长。
除了这个影响外,表扬也会阻碍孩子情绪的流动,让他的情绪得不到纾解,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压抑或者情绪化(常见的就是易怒)。
举例来说:
一个小女孩,她画了一幅画,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美,而且她自己也觉得画得还不够好,心里有些沮丧和失落。当她回到家后,妈妈看到她不开心,也从老师那里知道她是因为画的原因而不开心,这个时候,妈妈为了让孩子开心一点,于是安慰说:“你的画好好看啊,画得很棒啊!”
你们觉得孩子听到这个话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她会想些什么呢?
同样地,如果你在工作中受到了挫折,觉得自己做得还不是很好,心里有很多的苦水想吐,可是回家后,老公却说:“你做得很棒,做得很好!”
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当然,上面的例子是孩子做得还不够好的时候,表扬孩子可能确实显得有些虚假。那么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表扬是否可以呢?答案依然是:不可以。
比如还是那个小女孩,她对自己的画很满意,老师也称赞了她,你看到后说:“哇,你真棒,真厉害!”
孩子可能会感到高兴,可是也有可能会想:我画得不好的时候我就不棒了吗?而且这种想法,可能也会让孩子变得不安全,会害怕挫折,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因为,做得不好=不棒=得不到表扬=不被爱。
而且,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也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来评判孩子,不幸的事,这种评判的方式可能会破坏孩子的自主性,破坏孩子的内部动力,失去对所做之事的爱与热情。
比如,孩子画得好的时候,你表扬了她,可能会让孩子本来是出于兴趣画画,转而变成为了获得你的表扬而画画。如果有一天你不表扬她的时候会怎么样呢?她还愿意画吗?还能从画中感受到快乐吗?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想想,我们为什么会表扬孩子?
很多家长表扬孩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潜台词,那就是:继续保持!这其实是一种操纵和控制。那孩子能感受得到吗?当然能。
不光是表扬,奖赏也是如此。其本质都是一种控制,也是一种交换。父母通过表扬和奖赏控制孩子,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期待,而孩子通过满足父母的期待来交换父母的表扬和奖赏,得到父母的爱。
而这种需要交换才能获取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也无法让孩子真正感到被爱,而且这种交换式的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让孩子怨恨父母。
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说:“他最恨的人就是他的父母,因为他们常常用爱来控制他,作为听话的交换条件。他小时怕黑,不敢一个人睡,父母对他说,‘如果你听话就能够跟我们一起睡’。”
在小的时候,自我意识没有那么强烈,便也欣然接受。可是随着长大,他突然间觉得父母只是在控制他,而且是在用爱控制他,现在,他不想再要那些“虚假”的爱了。
那么,不表扬孩子,我们可以怎么跟孩子说呢?
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去倾听、理解孩子的感受:
像案例中的小女孩因为自己的画没有得到老师的称赞而感到失落时,我们可以说:“今天的画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感到很难过。”
通过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让孩子的情绪被看见,从而流动起来,孩子的情绪也就不会被压抑在那里,形成更严重的问题。同时,这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愿意表达更多,通过表达,梳理自己的情况,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
如果孩子的画得到了称赞和认可,很开心,我们也可以去看见孩子的情绪,理解她的感受,强化她的喜悦,我们可以说:“哇,今天的画得到了老师的称赞,好开心啊!”
另一种是当孩子的画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你也觉得很开心,那么你可以表达你的愉悦感受,你可以说:
“哇,听到你说老师说你画得很好,看见你很开心,妈妈也好开心啊!”
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始终陈述的是客观事实,表达的是当下最真实的感受,没有丝毫想要控制孩子,希望孩子继续保持的心思。那么,孩子体会就是事情本身带给她的喜悦,而不会感到被控制。同时,当孩子听到妈妈这样说的时候,她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妈妈的爱。
作者:祖平Aileen
应用心理学硕士
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绘画心理分析师
OH卡牌疗愈师
无条件养育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