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擅长道教针灸的苏医生组团去了一趟武当山,一行十人,外加两个年龄相仿的小朋友。这不是一趟普通的游山玩水,而是一趟道教修身养性之旅。我们住在武当山的山上,在道观里和道士一起吃素食,晨起练功,夜晚打坐。白天听道长讲述一些道教的文化,功法,当然天气好的时候也登山观云海。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天,有一种离开城市的不真实感,以至于我回到无锡,看到这里的高楼大厦有一瞬间觉得无法适应。
这趟旅行让我真实的、近距离的接触了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才真正发现这中间的源远流长。例如道教练功的太极拳,我们理解的太极拳就是一种缓慢拳法,常常出现在广场舞大妈大爷之中。在大学期间,我们也花了一学期体育课的时间学会了陈氏二十四式太极拳,那时候学太极拳的主要方式就是记忆,“野马分鬃之后是抱球”,一个一个动作的前后顺序务必牢记,然后就可以体育课及格了。我们在山上的五天也学了太极拳,但是道长交给我们的是太极拳最基本的运气和站桩,动作只教了最简单的云手。现在在我才知道原来太极拳最讲究的不是各种招式,最讲究的实际是运气,太极的缓慢和匀速是为了保持气在手中和身体周围不散开。我们都远远低估了太极拳的深厚内涵。
在这一点上,我想到了瑜伽,我也曾经练习过几年的瑜伽,这也是一种讲究修炼和呼吸的功夫,也是缓慢中进行的修炼,都强调打坐练习,以我粗浅的认识来看,瑜伽更注重呼吸,而太极更注重运气。或许在最初的瑜伽也是存在于大山中的非常古老的一种功夫和心法。然而,瑜伽大力推广之后成为了一种减肥和健身的工具,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一种时尚。其实,我认为中国的道教太极拳从文化内涵、功法功能上远远高于印度的瑜伽,但是推广却远不如瑜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国瑜伽爱好者不顾路途遥远去印度学瑜伽,我之前的瑜伽老师就每年组团前往。可是家门口的这么好的太极拳却鲜少问津。反而,这里学太极拳的有不少外国人,我们碰到的一个德国姑娘, 每年夏天都来武当山学两个月的武当功夫,并且免费在这里给练功的孩子教英语。中国古老的瑰宝和文化未能得到大力推广让我感觉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