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米拍2017年推荐的第 28 位摄影师 -
小徐拍上海已经7年了,而他不过才23岁。他镜头下的上海,不仅光影把控妙,还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上的“现代化大都市”,而是充满着人情味儿和“破旧感”。
上海发展太快,一年一个样
我得记录
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往往带来老建筑毁灭和人情味儿上的打击,这最能引起充满乡愁情怀的人心中的惋惜与不舍。
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小徐,上初中(2008年)时,便感悟现在上海风景与小时候记忆里有很大出入。本想做个作家去描绘儿时记忆里的上海,偶然受到了摄影师陆元敏的影响,发现相机记录的画面更能表现自己内心情怀。
初三(2010年)那年,用卡片机初次尝试,拍摄外婆家弄堂周边的风景与人文。
上海的高速发展让他有必要用相机去记录,这座城市弄堂老街里的点滴人情和历经时间沉淀的上海老街。
这一坚持下来,就是7年。在四川读大学,每逢寒暑假回来,别人在全国周游,他却将自己关在上海,一拍就是一个暑假。小徐对编少说,
“上海发展特别快,可能下个假期回来之后又是另一番模样,所以我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去记录他。”
老法师们拍纪实
很少尊重他人
一般来说,拍摄上海老居民的爷爷奶奶们,小徐都会主动打声招呼,避免拍摄时候的尴尬。
记得有位住在老洋房的爷爷,是上海最后一代专门做手工改家具的手艺人,因一次拍摄偶然和老爷子成为好朋友。于是,每逢假期回来,都会到老爷子一楼工作室帮忙,或者去楼顶花园逗逗养的鸽子。
最让小徐记忆犹新的,是去隆昌公寓拍摄,被住户追着撵。后来等他们情绪平稳,一问才知道他们之所以做,是因为之前有一群老法师,二话不说拍摄他们生活特写照,未经同意放在网上发表,使得他们被自家亲戚嘲笑。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好心拍摄,真的是在帮助他们吗?”
这件事重重地砸在小徐心里,并时刻提醒他,以后拍摄纪实摄影,一定要征询被拍摄者的同意。并且出于保护的态度,拍摄的地点并不会公布大众。
“抢救性修复”上海
小徐的拍摄有点像抢救性的“修复”记忆中的上海,将曾经所路过的街边小店、走过的弄堂小巷、买过报亭的画刊画报,都一一用相机来展现小时候的记忆。
不过这样的拍摄,终究有天花板。
直到了解这些摄影大师,何藩街头拍摄的独特视角、恩斯特·哈斯对街头的敏感度、寇德卡片子所透露出的孤独和灵性,展现了纪实摄影的另一个高度。让他顿时明白,自己应该用另一种客观的视角去拍摄老上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儿时记忆。
“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真正拥有上海在这座城市,你现在看到的样子和他之前,下一刻的样子,都不一样。”
关于街拍光影的把控
小徐对光影的把控,其实很简单,看和等。
多看看画册,在脑海中构思画面;观察光的位置,等待人物出现。有了人的光影才是最鲜活的记忆。
不过,这种抓拍往往仅仅靠运气,还不够。
小徐说对编少说,“通常拍摄,我都会1、2个小时,甚至更久,结果人都不来。结果有次,我收好器材准备离去,骑着自行车的人就出现了……好气哦!”
为了能更好的读懂摄影,本科学金融的小徐,决定跨专业读研,专攻摄影,现在等待复试通知!
祝福小徐~
-END-
以上图片来自米拍网摄影师【照相师傅-小Xu】,感谢接受米拍采访,授权发布。想了解更多小徐拍的老上海,欢迎关注米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