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戴德文。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及原文出处。
今天下午意外地收到了一个书法培训社的来电,说他们还在招聘“兼职书法老师”,问我是否有兴趣。
那大概是在去年我闲来无事(其实那时是迷茫,无方向感,所以不懂得时间的宝贵)时网投的简历,我早已忘却此事,没想到这么久了还有人找来。
得知他们培训社离我住处很近之后,于是我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约了个下班时间顺便去看看。
在约定的时间见了面,简单闲聊后是“面试”。所谓的面试,就是现场分别用毛笔和硬笔书写楷书和行书。我原本对此信心满满,因为书法是我自小的兴趣爱好,不仅有功底,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但结果却令我很失望,那位书法老师说:
可以看得出来你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但我猜你应该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吧?你的行书很有自己的特色,但不足之处是:毛笔和硬笔的楷书离我们商业化的目标还有些距离。
末了,他还给了我一些建议:
要想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系统地训练和临摹字帖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它一定可以带给你很大的进步。你可以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关于学习的几点反思
面试出来后,我一路走,一路反思和复盘。虽然结果有些失望,但我并无任何沮丧,相反,我在那位老师的话中受到了几点启发,感觉获益良多。因为我觉得他的点评很中肯很到位:
我确实自小喜欢书法,但却没有在字帖的临摹上下足够的功夫,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而在楷书入门时,又缺乏针对某一风格字体(如柳体、颜体)的临摹训练和刻意练习。
1、科学的方法论非常重要,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方向与学习效率。
我原本可以凭借兴趣这个动力,将书法学习得更好,取得更多的进步。但却因为我不懂得“有系统地大量地临摹字帖”这个科学方法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成本,却依然没有取得太多的进步,还达不到可以商业化的水平。而可笑的是,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书法水平是在大多数人之上的。
李笑来先生曾在他的专栏里说过:
过去,百分之四十之后是落后;现在,你以为百分之二十之后是落后;现在,实际上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多么痛的领悟!多么残酷的事实!
2.学习不要只是玩玩而已,要从一开始就玩真的;
我一直认为,书法只是我的业余兴趣爱好,所以它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我这种想法背后的逻辑,便知道它很荒谬:
学习=兴趣=学得一般=无所谓? 只因它是业余的兴趣爱好,所以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学得不好?
这种想法的背后,本质它是一种借口,为自己的懒惰与固步自封寻找的借口。兴趣不是你拒绝进步与提高的遮羞布,兴趣爱好往往也是一种基于自身提高的学习,虽然它并非你赖以为生的职业,你也可能只是为了开心,没指望它能给自己赚钱,但你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所以它不能只是玩玩而已,要从一开始就玩真的,要用像对待职业一样的标准和学习态度去要求自己,那样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你也值得更多的快乐。
3.兴趣同样需要刻意练习
我的书法之所以没有获得足够的进步,达不到商用的平均水平,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
缺乏足够的刻意练习。
我虽然上学前便接触并开始学习书法,但练习较多的也只是在小学时期,中学以后,我便很少主动去练习了。我给自己的借口是: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了,没必要再花太多的时间去练习它了,我只需要要享受现在的“成果”就行了。虽然我一直对外宣称书法是我的个人爱好,但事实上它已经算不上了,因为我已经放弃它好些年了,尽管我主观上不愿放弃,也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李笑来先生在它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了“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这个概念,他说:
过去的兴趣之所以在工作之后被磨灭,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刻意训练。
没有经历过刻意练习的兴趣,多半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一旦不那么顺利的时候,我们就会轻易放弃这些兴趣。
经过反思,我发现,其实工作后的这些年我从未进行过刻意练习,顶多是一时兴起挥洒几笔玩玩,因此我的书法水平一直都没有任何进步,无法享受进步所带来的快乐,而无法获得正反馈又导致缺少一种激励因素,以触发、驱使我去做更多的刻意练习————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总结
综上我对自己兴趣的反思与总结,可见:
兴趣事小,学习事大。你如何对待兴趣的态度,便是你如何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你如何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而人生又岂能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