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No.2,王盼
拆页二
来自《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P82
** “习惯”的定义**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见图2-1)
假设我与同事、配偶或儿女关系冷淡,原因是我只顾倾诉,不愿聆听,那么除非我找到人际交往的正确原则,否则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我必须聆听。
即使知道需要聆听,也可能不知道“如何”聆听,不懂得深入聆听他人的技巧。
但是仅仅知道需要聆听和如何聆听也是不够的,我还要愿意聆听,才可能形成习惯。习惯的培养需要三方面的努力。
为人和观念的改变是螺旋式向上的过程—为人改变观念,观念反过来改变为人,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向上成长。通过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都更上一层楼。
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更高的目标才能激发改变,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意愿才能促进改变。但是这又是幸福的源泉,是生活的目标和规划。从这个角度而言,幸福就是我们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得到的果实。
「A1,激活经验」 (必选)
请列出你的两个习惯,一个你引以为自豪的好习惯,一个你总想改变的坏习惯,这两个习惯尽量不是瘦身、跑步、读书之类的,而是工作中的、夫妻间的、亲子间的,请说明这两个习惯中的知识、技巧、意愿分别是什么?
A1:
1:坏习惯
知识:我总想去改变让我的孩子优妮喝牛奶这件事情,没有足够的耐心引导。
技巧:每天早起,睡前各来一杯牛奶,通过奖励小贴纸的方式,鼓励他。
意愿:我想让他每天2杯奶,长的高高的,这件事没有和优妮达成共识。
2:好习惯:
知识:每天睡觉前,罗列出我第二天工作中的事情,一到单位很快投入工作。
技巧:我把事情按优先级重要紧急,还是即紧急,又重要。排好序,我第二天,一到办公室,就按这个顺序,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意愿:在我的能力范围内,高效能的完成工作。
「A2,规划运用」 (必选)
对于你写出来的坏习惯,想一想,用七个习惯的维度,分析一下原因;然后问自己:可以做哪三件事打破现在的局面?为此列出你的行动计划。
坏习惯的养成:
1:消极被动:没有分析优妮为什么不愿意喝牛奶这件事。
2:先寻求别人的理解:总想让她配合我,喝完牛奶这件事。
问:1:在和优妮聊牛奶这件事,我要态度平和,控制好自己的语气。
2:共情,妈妈小时候也不喜欢喝牛奶,后来,老爷总是监督我,妈妈坚持下来,长的就比老姨高,因为老姨,老爷没有监督她喝牛奶。
3:引导优妮用成长型思维考虑喝牛奶这件事情,比如:长的白白的,高高的,健康的好身体,我俩一起去想,,实在不行,多沟通几次,直到她愿意主动喝为止。
行动:1: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比如参加孩子导师训练营
2:掌握相关技巧:遇到孩子和我有冲突的时候,我怎么应对
3:我的意愿:把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