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扫兴
今天聊起一个关于家长的话题,说来有点扫兴。
2500多年前的一天,小孔鲤经过庭院,也许脑袋里还想着今天的游戏,忽然耳边传来孔老先生一声断喝,小子,今天的《诗经》背了没?孔鲤摇摇脑袋,卑微的说一声,没有。想必孔老先生有点恼,便训道,不学习《诗经》,话都说不好。小孔鲤点点头,抓紧时间收起玩心,回屋背书。又一天,孔老先生又站在院子里,小孔鲤又迎头撞上,本想溜之大吉,孔老先生又发话了,小子,今天学《礼记》了没?小孔鲤想是两股颤颤了吧,咕哝一句,没。孔老先生恨铁不成钢来一句,不学习《礼记》,怎么安身?小孔鲤又回屋背《礼记》。
见面先问学业,看来是有渊源的啊!善于在娃高兴的时候泼冷水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夫子亦然。
【原文】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节选)
无独有偶,倒霉鬼从来不独行。《红楼梦》里宝玉又是一例,贾政似乎和宝玉是天生的仇敌,见面话语之刻薄,由第九回可见一斑。
原文: 这日贾政正在书房中和清客相公们说闲话儿,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去。贾政冷笑道:“你要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经。看仔细站腌臜了我这个地,靠腌臜了我这个门!”众清客都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二三年就可显身成名的,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了,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出去。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见外面答应了一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是宝玉奶姆的儿子名唤李贵的,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东西算帐!”(《红楼梦》节选)
经典配方,历久弥新。今天我们还能听到,哎呀呀,就你考的这点成绩,让我的脸往哪儿搁?你这成绩也太丢脸了吧!扫兴是某些家长的强项。
还有一个倒霉蛋快步向我们走来,噔噔噔!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五猖会》)
想想迅哥儿那个耷拉的脑袋,那颗煎熬的内心,面对这么冰冷的父亲大人,你奈他何?
好事成双,坏事也不落单,最后一个小可怜儿就是小宝,妈妈辛苦劳作,只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机会,可是,妈妈每次见儿子,只会问,这次考试怎么样?终于有一天,小宝大吼一句,除了成绩,你还能和我说什么?(电影《万箭穿心》)
看到这里,不知道该同情谁?
多少家长嘴里说着爱你,千千万万遍!手里端着凉水,一盆接一盆!你高兴了,他说,别高兴的太早,小心乐极生悲!你不高兴了,他说,你有啥不高兴的,有吃有喝,就学个习,哪像我们小时候……他好像永远读不懂孩子的心,只顾用世俗的定义去框住孩子,给他一线天!好事坏事,先喝一盆凉水先!
身体力行你不行,万事泼水你最强!
为人父母者,时时警醒!随时提醒自己,别那么扫兴!于己不利,于人有害,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