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驱力的成长
内驱力的缺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当下,在企业招聘到的年轻员工,不难发现,他们中没有内驱力,而发现他们当中有的是靠奖金和制度来监督自己。那么什么是内驱力呢?怎样使孩子的内驱力得到成长呢?
内驱力是指孩子具备较强的自主性,既有强烈的内在意愿,也有行动力,能自觉自愿地付出努力去学习,去从事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也就是说,用不着有个父母在一边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他心里的那个“我”就可以让自己精神饱满地行动起来。
孩子上大学的事实告诉我们说,你千辛万苦地小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但是总有一天他会离开你而去上大学,而等他上去上大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没有了外在的压力约束之后,这个孩子就会彻底的放松,所以他没有成为一个有自驱力的孩子,这个对于他来讲,是他这一生当中最大的损失。
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让孩子上大学就是教育的终点吗?就是把孩子塞到某一个有名的学校,家长就能够心满意足的结束这一切了吗?想想看,大学以后他还需要面对更加漫长的人生,如果整个过程和步骤,他们都没有参与感,成为一个空虚的人,如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只知道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那么让孩子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此一来,一些的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应该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吧,因此,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是了解怎么样让一个孩子产生内驱力,产生自律的能力,这个对所有的家庭,所有的组织和企业来讲,都是十分必要的。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过程,孩子不能像汽车一样,被拼凑而成。
在现实中,有不少家庭教育的存在着四个错误观念:
观念一:“认为通往成功的途径是一座独木桥,而孩子万万不能被别人挤下来。”这是大家拼命的上名校,拼命的去买学区房,让孩子去参加补习班的原因,这个观念是不对的。
观念二:“如果你想拥有好生活,你就得拥有上佳的表现。”很多孩子不是被逼得太过于急躁,就是自己破罐子破摔,就是放弃了所有尝试的机会,就是因为被逼急了,所以孩子说:“随便吧!”
观念三:“摧得越紧,逼得越好,孩子就越成功,长大后就越有自信。”如,在《虎妈猫爸》电视剧中,他只是短期内看到孩子拿到了多少个证书;或是在一、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分化中,出现了一、二年级短命的高分;有的中学生是在九年级时拼尽了全力,以至于对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兴趣,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在上高中时,缺乏了学习的内驱力。但是从长久来看,10年,20年后,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内心由于摧逼而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对内驱的损伤是无法计算的代价。
观念四:“今天的世界比以往的要凶险得多。”今天的家长必须一直紧紧盯着孩子,才能确保他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让孩子闯祸,而事实上,现在的社会要比以往的安全得多,视觉的窄化,有时是只看到了新闻,把我们也吓坏了。孩子的大脑控制情绪,调节压力,发展语言思维都会受到限制,他们需要冷静、理智的导航员。
当下,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自驱力的成长呢?
1、创造适合学习的空间环境 。
家长不是逼迫孩子去学习,而是应该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会自动自发的去学习。 一些干扰因素,比如电视、手机、游戏等,家长要控制好,不要让孩子沉迷其中。同时,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成长的环境。
2、给孩子一个充满信任感的人。
假设给孩子一个“你可以做到”的积极人设,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内驱力,促使他们有更积极的表现,久而久之,你会孩子真的做到了!用“罗森塔尔效应”助力孩子的自驱力。
3、为孩子制定培养计划 。
家长可以找适当的实际跟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一起来制定计划,引导孩子去向目标靠拢。
总而言之,来自于内在动机才能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使孩子有成长的渴望,向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