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引导老百姓向义,敬重鬼神但保持距离,可以算得上智。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先经历付出后有收获,可以算得上仁。】
樊迟前面以孔子的车夫出现,他曾经问孔子怎么种田,被孔子噎了回去。他也做过官,这次问“知”和“仁”,从孔子的回答中推测,樊迟应该是在请教为官之道。
“务民之义”有两种解释,其一作劳务解,是说给老百姓办事,治理百姓要做到义;其二作引导解,是说治理百姓要引导众人向义。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一个是个人践行义,一个是集体践行义,我无法评判哪种解读更准确,亦或说两种解读都不是孔子的本意也不足为奇。从我个人观点,我偏向后者,因为结合后文我看到孔子对“仁”的回答是个人要求,那么把前面的回答当做集体要求或许更工整。当老百姓都能向义行义,就能造就一方乐土使百姓安居乐业,而作为引导者自然称得上“智”,就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其智慧在于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去塑造集体价值观。
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就是“敬而远之”,既不批判不反对,也不过于亲近甚至迷信,把对鬼神的敬重当作是礼乐教化的一部分,如祭祀祖先和神灵,因为在孔子看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我认同孔子的教导,所以不会把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寄托在烧香磕头、拜神拜佛之上,我不认为向鬼神祈求就能突降喜事。
“先难而后获”的句式有点像后面樊迟问怎么提高德性,孔子说:““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这里的“难”让我想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而且现实生活也已经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付出如何有回报。此处没有说成“先事而后获”,我的理解是孔子口中的仁本就难以企及,所以要做的事肯定不是易事,而是有一定的难度,就像孙悟空每次真正要面对的是妖怪头子,不是站岗摇旗的小喽啰。另外这段对话中依旧看到孔子对不同人问仁的回答不一样,可能此处旨在提醒樊迟不要坐享其成,或者樊迟本就有这方面的毛病,所以这句话也同样可以警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