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站在江边的一家三口。父亲劝孩子将抓到的小青蛙放生,但孩子一再坚持,一定要将其带回家,并承诺会好好养着,母亲一直没有说话。僵持了一会儿,于是就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回学校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父亲,我会怎么劝说孩子放生青蛙。玩具?动画片?麦当劳?……我所能想到的都不能说服那个未长大的自己。而如果我是孩子,又该怎样努力才能将青蛙带回家呢?我所能给爸爸妈妈的,只有一个承诺:我一定会好好养它。但这也不能说服自己。
闲来无事,看了一晚上的朋友圈,看着这两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发现那些无疾而终的大多数都起于一个承诺,而那些开花结果的,大多都与承诺无关。我在想:如果我能回到两年前的某个时刻,我该用怎样的一套说辞去说服旧时的自己,让旧时的自己坚持下去,做出那些“正确”选择。我发现我做不到。而旧时的自己又将如何反驳未来的自己,我也无从可知。
假如父亲让孩子把青蛙带回家养,孩子注定会像自己所承诺的那样,百般呵护。但是最后是否能面对其的死亡,我不知道。假如父亲坚持要将青蛙放生,孩子能做的只有哭闹。让孩子平静下来的代价或许是一个他梦寐以求的玩具,也或许是一顿麦当劳。但之后若再遇到这种事情,孩子会更加坚持,不会轻易让步。
在我的想象中,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结果都是孩子将小动物带回家养,只是动物可能不是青蛙而已。你呢?
假如我真能说服旧时的自己,去做那些现在看来“正确”选择,说服自己的那一刻,我是否又会想回到过去,说服旧时的自己不要听从未来自己的任何建议。
或许旁边一直不说的母亲,才在做“正确”选择: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这或许也就是我们在回首往事时应有的态度:坦然接受,不被过去羁绊,告诉现在的自己一定要做好接下来的每一个选择。
最后,孩子没有在我面前放生那只青蛙。沿着江边,向着家的方向,一家三口踱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