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常说不要“太出格”,这个格是什么意思呢?
格,即格物的“格”,不要太出格,就是在规矩内办事,不要没规矩。这是表面意思,具体更深层是什么原因呢?
具体分析前,我们再来简要回顾下《大学》的精髓
大学“三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六证”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是“明明德”的根本。
明明德,是要把人善良的本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是不是善良的?又有哪些是先天本性?哪一些是后天培养的?是不是面临一系列问题。
如果对人的本性没有深刻认识,就做不到“明明德”,那格物就是要深刻的理解人,以便做到明明德。
《三字经》说的“性相近”,人的本性都是相似的,差不多的,如果能把一个人参透,也就可以了解所有的人。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宇宙是全息的,如咱们的耳朵,手、脚都能反射全身。
儒家提倡“反求诸己”。
自己的心理活动想明白,将心比心,就能明白别人是怎么想的。
《诗经》上说,
“他人有心,予付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