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联讯李奇霖钟林楠钟林楠授课笔记)
一、资金输入--看天吃饭之一--货币政策的基本面(央妈赏饭)
(一)钱从何而来
超储是债券投资者资金的主要来源
核心假设:
1、企业和居民存款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2、非银机构不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多与少--流动性观察
和流动性密切相关的三大因素
1、货币政策——决定基础货币投放;
2、实体融资需求——决定信用派生的强弱;
3、监管约束——银行放贷意愿的强弱、同业投资与同业负债状况;
(其中只有实体融资需求是不能命令的,现在缺的就是)
(三)从流动性到债券(固收)配置的逻辑
(背景:外汇占款在2014年后开始趋势下降,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MLF、OMO)上涨,央行开始主动掌管流动性)
结果是:
1、普惠性的流动性投放变成依靠同业的金字塔型,央行-大行(一级交易商)-同业工具(存单、拆借)-小行;
2、宽松+实体回报率低,同业互买盛行,空转套利与金融风险扩张
(至于央妈想什么一般怎么想的最近怎么想的part2分解)
二、资金输出---看天吃饭之二--“政策”投资者导致的几乎完全政策市
(一)谁在投固收
Who: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广义基金、银行、保险、证券自营和境外机构合计持有债券超过95%;
所以,投资的人==>投资目的==》风险偏好与期限不同
(收益、流动性管理、风险资本占用、满足监管考核指标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
具体表现为:
1、大行重配置,盈利要求低,安全上规模是第一诉求;
2、小行重交易,成本高,收益诉求;
(二)投资找机构还是买指数?2017年是一个变迁点(资本市场本身的变化与资管新规)
2017前:多委外(券商资管和公募专户多),认为是无风险套利的高收益金融资产(背景是资产荒)--标的:长久期、低评级、高收益(刚兑型)
2017后:委外浮亏严重+券商的自利损害委托人行为,不信任感加重,银行更信任公募基金,从定制型债基到指数债基--标的:短久期、高评级、信用债(类货币)
(三)后果是:信用、偏好的双收紧
(负债端的稳定性成为影响债市的主要因素,对监管的重视也不断加强)
1、同业存单净规模与利率变化(反映同业负债状况)--同业回落
(可以理解17、18年的存单低风险业务急冻背景)
2、企业债、城投债越来越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