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英雄的至暗时刻——《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
今天聊聊电影《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
片名Richard Jewell / The Ballad of Richard Jewell / American Nightmare /American Nightmare: The Ballad of Richard Jewell (2019),别名李察朱维尔:惊世疑案(港) / 李察朱威尔事件(台) / 美国噩梦 / 理查德·朱厄尔 / 理查德·朱厄尔的悲歌 / 理查德·朱厄尔的歌谣 / 理查德·朱维尔的歌谣 / 理查德·杰威尔的歌谣。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改编自真实事件。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在百年奥运公园发生一起爆炸案件。原本炸弹被放置在人员密集地区,索性只造成两人死亡、110人受伤,伤亡数字大减得益于理查德·朱维尔。
理查德·朱维尔当时是一名保安人员,他及时发现了炸弹背包,并立即汇报和疏散人群,避免了更多人员伤亡。
如果这一切就这样结束,那么也就不叫《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了,而是《理查德·朱维尔的赞歌》。理查德·朱维尔理应是大众的英雄,凭借出色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避免了悲剧扩大。
“哀歌”在于爆炸案发生后没几天,《亚特兰大宪章报》头版爆料,声称FBI将理查德·朱维尔当做爆炸案的最大嫌疑犯。
这一切都源自FBI的公权力不作为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力乱作为。
FBI声称理查德·朱维尔符合犯罪嫌疑人的一切侧写条件。熟悉美剧的人肯定知道《犯罪心理》,该剧正是BAU通过分析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列出边界条件,交叉对比后排查嫌疑人。而很不幸的是,理查德·朱维尔偏偏十分符合BAU给出的侧写条件。
理查德·朱维尔是一名大龄未婚男性白人,算是一名社会底层人士,一直和母亲共同居住,有独立空间和相关知识能够拼装炸弹,幻想拥有公权力成为英雄人物,家里拥有大量武器弹药甚至手榴弹,还有过滥用执法权的前科。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在这里扮演了极为不光彩的角色。
《亚特兰大宪章报》奥利维亚为了升职加薪,迫切希望得到一手爆炸性新闻,甚至不惜出卖色相,勾引FBI探员透露还无法证实的猜测。得到未尽证实的消息后,奥利维亚没有新闻从业人员该有的严谨求实,而是迫不及待地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一番。
报社的主编也丝毫没有进行审核把关,一心想要搞一个大新闻,于是一篇全是猜测的报道堂而皇之地登在报纸头条。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老爷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再一次将目光瞄准现实社会,《美国狙击手》《萨利机长》《15点17分,启程巴黎》《骡子》之后,老东木不断地用真实事件警醒大众。
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蒙蔽双眼,要具备最基本的三观,要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否则活得和一具行尸走肉有何分别。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除了讲述理查德·朱维尔在爆炸案中的贡献,更多的讲述爆炸案之后的一切匪夷所思的真实事件。
直到理查德·朱维尔沉冤得雪,这首哀歌才唱罢。
我们都知道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可偏偏在利益面前,公权力和舆论力成了颠倒黑白的最大黑手。谁能操纵媒体,谁就是真正的无冕之王。知道真相的人没有任何渠道发布真相,只能任由诽谤者白纸黑字地颠倒黑白。
小人物在强大的权力面前并没有抵抗能力,原本平淡的生活瞬间被死得粉碎。老母亲一大把年纪还要遭遇前所未有的羞辱,连内衣都被FBI抄家搜走。
当原本最具有权威性的公权力和舆论力集体失职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到平反的那一天呢。一般情况下,遭受两种权力联手迫害的人极为少数,两种权力为了见不得人的利益而勾结到一起害人,这也是阴谋论者们最喜欢的调调。
当这种阴谋论真正发生的时候,受害者根本等不到真相大白天下就已经含冤入狱。好在理查德·朱维尔有一群支持相信他的亲友,大家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脏水,勇敢地呈现真相。
理查德·朱维尔自始至终都十分配合FBI的调查,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向往公权力的梦。在经历种种波折后,他终于认识到调查自己的FBI早已不是心中完美无瑕的白莲花,而是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无视公民权利的暴力机器。
理查德·朱维尔说,如果像我这样的人蒙受冤屈被捕,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还会有人挺身而出吗?多么耳熟的话语,救不救、扶不扶似乎成了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难题。
人血馒头吃不得。当公权力和媒体丧失最基本的价值观时,为了明哲保身撇清麻烦或者短期流量而搬弄是非胡说八道,普通人就会因为颠覆三观的事件而无所适从。
当初判决一个“扶不起”让无数人心寒多少年,如果理查德·朱维尔被诬陷成立,人们心底善良被彻底摧毁,那将会是恐怖主义的最大胜利。
公权渲染的人血馒头,
平民英雄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