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0月份,北京的暑热已退,金秋时节的清凉让人觉着相当惬意。有一天正上班时,王睿奇忽然收到Christine给他发的一封邮件,有一家公益机构组织了一次公益大赛,问他是否有兴趣参与。因为Christine把他介绍到了公司的查经小组,相当于是他的信仰介绍人,因此两个人的关系较之前更近了一些。之前她和王睿奇聊天时得知,他和朋友正在策划一个有关儿童图书和阅读的项目。从去年开始,他就和傅佑中就开始琢磨,如何实施这个项目。那时互联网创业的风头正盛,王睿奇也开始动了心,他觉着自己有时间,好友傅佑中懂技术,正好两个人对现在的工作都不太满意。而两个人对儿童阅读、教育也有非同常人的观点,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建立一个网站,来推动项目的开展。
这几年因为经常陪着橙子一起玩儿,王睿奇发现小区里有一个现象。当小朋友互相串门儿时,有心的家长就会把家里的儿童图书拿出来,让孩子们聚在一起阅读。现在家里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很多家长都不想让自己孩子看别人看过的旧书,再说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地方供大家交换,所以基本上都是买新的。儿童图书又非常贵,动不动一套就好几百。可一套图书,孩子一般也就看一遍,往多了说翻两遍也就不再动了。花那么多钱买的,送人心里有些不舍得,不送人吧放在家里又占地方,自此就会开始把它放在书架上吃灰。他由此想到,是否可以搞一个网站,让家长帮孩子把图书录入进去,让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上图书馆。这样附近社区的小朋友就可以建立一个以书为媒介的社区,不但可以分享图书,也可以建立一种好的社交氛围。
调查显示,中国的城市家长已经开始普遍关注孩子的阅读问题,51%的家庭儿童藏书特别丰富,有60本以上;44%的家庭儿童藏书比较多,有20到40本;只有5%的家庭拥有很少的儿童图书。但是,从购买一本书,直到这本书以某种形式离开这个家庭,或送人、或捐赠、或二手处理,中间会有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这本书基本上被闲置起来,进入了
“休眠”状态,因此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创造一个环境,社区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朗朗读书声中,一起玩耍,一起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想想都很美好。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王睿奇就和周华决定,用他们现有的资源,为孩子们建立一个图书分享、交换的平台,让个人小书架变为公共大书馆。这样,既解决了图书因闲置带来的浪费问题,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学会如何与人分享。阅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这样孩子们长大后,不只是从碎片化的电子信息中感受短暂的快感,同时也可以从书香墨迹中体会人类思想的精华。阅读习惯的养成,多在少年儿童时期,一旦养成,阅读就会成为他一生的智慧源泉。
在人类历史上,知识的累积从来没有像过去一百多年来这样惊人,从1961到1981,这20年间所累积的知识几乎是过去二千年的总和,从1981到现在,知识又增加了不止一倍,这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知识的快速累积,科技的突飞猛进,科学家对于未来世界的预测都不敢超过五年。孩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才能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变革。在这样的形势下,死记硬背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资料的搜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1983年,在美国教育部的帮助下,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了“阅读委员会”,在详读一万多份有关阅读的报告后,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的报告,认为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教育家们也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因此,近年来在世界各国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都把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在美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款五十亿美元,希望在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在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并充实学校图书。2001年底,日本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每年的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在中国台湾地区,90年代后开始推行故事妈妈活动,请一些妈妈到幼儿园给孩子讲故事、读图画书。随后,政府机关开始介入,1996年提出“书香满宝岛”活动,2000年也定为“儿童阅读年”。目前台湾有大大小小的读书会三千多个,阅读运动蔚然成风。
在中国,阅读更是被提上了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201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了特别节目:“2012书香中国”。这是全国读者的精神盛宴,读书人的节日庆典。同时打造了中国的第一届“书香中国”晚会。2012年的《2012·书香中国》围绕“阅读与美德”这个主题,通过阅读故事、文艺表演、电视小片和嘉宾访谈等多种手段,讲述模范人物的读书故事和先进事迹,让观众切实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节目由阅读与个人品德、阅读与职业道德、阅读与社会公德、阅读与书香中国4个板块组成。整台节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013年4月2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卫视承办的“2013书香中国”全民阅读电视晚会于8时30分播出,该晚会由湖南卫视承办,徐晴团队操刀。这台全民阅读电视晚会集结了莫言、刘震云、郑渊洁等文坛巨匠,《我是歌手》中的林志炫、周晓欧,周笔畅、张靓颖以及孙楠都登场献唱。本场晚会由芒果名嘴汪涵、张丹丹和央视主播朱迅、张绍刚一起主持。在晚会的压轴环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以“全民阅读”为主题进行演讲,和现场读者直接对话,主持人汪涵也和莫言进行一番机智对话。同时打造了中国的第二届“书香中国”晚会。
2014年4月19日,在北京房山区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开启了2014“书香中国”系列阅读活动。在“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的启动仪式现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孙寿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副市长杨晓超等领导与来自北京市房山区各行各业的三千多名阅读爱好者一起诵读《书香中国》,共同号召全民阅读,倡议市民“马上读书吧”
启动仪式上,“北京阅读季”正式升格为全国首家国家级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定名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由此成为全国性文化活动。它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弘扬北京精神,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房山,以此表达国人对读书的热爱,激励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掀起全民读书热潮。此次读书会由张绍刚和春妮共同主持。启动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3个家庭,作为996个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的代表接受了表彰。996个“书香之家”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同绘制出一幅斑斓壮丽的书香地图。这些家庭来自基层一线,有着真实、鲜活、富有感染力的读书故事。
诵读会包括序诗“书香中国”,主体“古典书香”、“美文人生”、“经典真谛”和尾声“马上读书”。来自房山各个社区、乡村、街道、企业、学校、部队的3000多名诵读爱好者,在著名表演艺术家朱琳等人的带领下集体诵读了《论语》、韩愈的《师说》、周敦颐的《爱莲说》、朱熹的《观书有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朱自清的《春》、冰心的《寄小读者》、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经典诗文。启动仪式之后,江苏、江西、广东、福建、黑龙江、四川、湖北等省,以及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也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陆续启动本地区本系统的书香阅读活动。
此后,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下,全国各地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启动“江苏读书节”、“书香荆楚”、“书香八闽”、“书香岭南”、“三湘读书月”、“南国书香节”、“天山读书节”、“书香重庆”、“三秦书月”、“书香八桂”、“书香龙江”、“深圳读书月”等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力争在全民阅读立法、建立长效机制、开展阅读活动、实施公益助读等方面整体推进,如组织全国各类书店开展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及优惠售书活动,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
在2016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4月12日启动。作为知名的全民阅读品牌,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每年都推出3000多场阅读活动。据介绍,今年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成效日益显著,影响愈加深远。”
如果您还觉得这些理论和活动有些“唱高调”的话,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关于阅读的定律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这个定律显得简单而实在:
1.你读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
2.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3.你越聪明,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越长;
4.你学习的时间越长,你获得的文凭就越多、越高;
5.你获得的文凭越多、越高,你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6.你工作的时间越长,你赚的钱就越多。
的确,在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中,生存能力是父母要为孩子考虑的第一要素。那些认为阅读耽误学习时间的大人们,需要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