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敢于做梦的人,才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
“没有读过万卷书,行万里路终究也只不过是一个邮差。”
最近发一些文章的时候,经常可以收到这样的评论。
我不太明白的是:你见过那个可以一直在外面“流浪”的人是不识字的吗?我也用这样的句子回复了好几个人。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那些说着这样话的人,是不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或者自己做不到却又看不惯别人去做的人呢?
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即使不去“行万里路”,依然可以视野开阔,甚至超越“行路者”。因此,“环游世界”不应再简单等同于“见多识广”。
但我觉得“足不出户”也不应再成为“不行万里路”的借口吧?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并不冲突,就像西红柿炒蛋,放下筷子,用勺子来吃才是正义。
小婷是我曾经四年大学生活里长达一年半的工作小伙伴。她比我小一级,面试她的时候,一眼就觉得这个小姑娘有灵性。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清澈得好像一碧如洗的天空。
我问她有什么爱好,她轻声细语地应答:喜欢看书写文字,还有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虽然说仅仅是大学里的一个社团,但是来参加面试的人也有几十个人。有的人侃侃而谈工作经验,有的故作老练,唯独她静静地坐在那里,还有点小紧张,两只手不停的拧着汗。
其他几个和我一同面试的小伙伴都觉得她不行,太内向做不了事情。可我偏偏特别钟意她,就执意把她留了下来。
从那时起,我每一次去办公室都可以看见她,大多数时候是坐在椅子上安静的看书。其实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小婷也有风趣顽皮的一面,本本份份的工作,从来不挑肥拣瘦,也不用说有什么城府心机了。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真像一个邻家妹妹如沐春风。
我曾经问过她,来大学之后读了多少书,她说自己都不知道。后面感觉自己说错话了,补上来一句话:其实也不多了啦,喜欢的就随便看看而已。
我开玩笑和她说:你已经读万卷书了,什么时候去行万里路啊?
她笑着和我说,有机会我就去,这一点还要像学长学习呢。
一年半之后,小婷离开了社团,我也退休了。很少有机会能够见到,只是偶尔在路上碰见,她手里都拿着俩本书。
后来的一个假期,她突然在微信上发了一张照片给我:在敦煌莫高窟门口,手里还拿着《文化苦旅》。
然后给我发语音说:“学长,这一次我来行万里路了,太冷了打不字,哈哈。”她的声音有些激动,我记得可以清晰的听见西北风呼啸而过的声音。
后来的后来,从朋友圈看到她她去了西藏,去了新疆,也去了大理,也去了东北,还去了海南。也给我寄过几张明信片。
而现在,她居然跑去去斯里兰卡做义工。
“我特别好奇,你一个安安静静那么喜欢看书的人,怎么会想着到处跑呢?”
她说:“读书是向内的过程,自我修炼;旅行,是向往的过程,自我成长。”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的感动。本身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就不是对立的一面,却要经常被拿出来说。
我和她说,在路上你不累吗?
她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说了一句:学长走了那么多地方,应该很清楚的,嘿嘿。
是啊,我很清楚。
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存在着奸诈虚伪,也存在着冷漠无情,但路上那些发自本心的善良会让我们一路向前。
作为年轻人,我们该不该读书?
当然该读书,而且要多读一点,这一点从来不否认。
但是多出去外面看看,你收获的东西也远比自己想象的多得多。
我经常被人误解:发一个我自己做的饭菜,就有人说,哇你也会做饭啊?以为你只会在外面浪呢。
我发一个自己写的毛笔字,就有人说,哇,没想到你写字也会好看啊,不是一直在路上吗?
甚至有一次说过几天出去走走,有人和我说你除了旅行和拍照你还会干什么?
我有时候听着这些话都觉得挺刺耳的,因为感觉我除了会在路上就什么都不会一样。
小蔓和我说:一直以为先读万卷书,后行万里路。可是最近出去看了世界,才发现知识的浅薄,之后回来便安心读书了。
关于万卷书和万里路,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生经历,有些书悟不透;没有书垫底,路上的风景也感受不完全。
我要说的是:向内和向外本身就不冲突啊,因为两者的结合,才会让曾经不堪一击的我们,终将刀枪不入。
我的建议是:能行万里路时行万里路吧,行路闲暇时不忘看书,没条件去行万里路的时候,那就系统地读读书。
我是有备而来的路人甲——大萌,那个对世界上瘾的二逼青年。如果我写过的任何一句话,拍过的每一张照片,做过的任何举动,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如果你喜欢鄙文和图片,那就在右下角点个喜欢吧,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在此大萌深表感恩。
当然巧好你也喜欢我的话,我们可以互相关注,相互学习的哟!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联系我的经纪人:小飞(微信:L12723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