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晚19:00,西南大学法学图书馆举办了以“‘贞’的现象学经验——兼谈周易现象学的可能性”为主题的拉丁文经藏研究所「孔子与亚里士多德论坛」(第十一场)暨洪堡学者方向红教授讲座,吸引了大批同学前来参与。
本次讲座由西南大学法学副教授、拉丁文经藏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陈庆教授担任主持人,邀请到了中山大学哲学教授、洪堡学者、博士生导师方向红教授做主讲,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孔亚经藏书院院长孟凡君教授和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谢利民先生就讲座内容与方向红教授进行学术对话交流。
本次论坛主要是对《周易》乾卦(一)的首句“乾:元亨利贞”中“贞”字何解的探讨。方教授首先从西方哲学中的“现象学经验”出发,以西方哲学现象学的视角还原‘贞’的最初含义。方教授将他的思路分成三步,在第一步胡塞尔返回原初经验的现象学道路中,方教授以早期欧氏几何的发现为例要求学生们要学会“反推”,“要根据由今到古的文献之间的链条和关系,不断把时间追溯至文献记述之前——即最早期欧氏几何创立者投射出去的体验之时。”在第二步海德格尔的“问之所问”中,方教授提出“我们要顺着经验做多个转向,通过发问所追问的人或东西去探求存在者本身的意义”。第三步,当谈到马里翁的第三次还原与给予现象学的提出以及内在性领域的发现这一话题时,方教授认为“事物是自己把自己显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应当放弃主体自我的立场,把自己的目光还原,客观看待发生的人和事。”方教授还以自己的专题论文为大家介绍了如何用“三重发问结构”还原“贞”的原初经验含义。
在方教授的讲座结束之后,孟凡君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解释了“贞”的含义,与从西方哲学角度对“贞”作解释的方教授进行了一次东西方学术交流的对话。孟教授将“元亨利贞”四字分别与天时中的“春夏秋冬”和道学里的“¡一二三”对应,举例说明了中国文化中汉字的多义性造成了如果确切地将“元亨利贞”解释为某固定含义则会造成“挂一漏万”错误的发生,也从侧面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谢利民老师则从中西思想的对话和交流、“他乡与故乡”文化的融合角度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现象学家应如何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之后,与会的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得到了方教授、孟教授等的解答,讲座在主持人陈庆老师对于本次论坛中西文化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的总结中落下了帷幕。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王诗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