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那天把签名改成了这句老歌,讽刺的是,我基本就会唱这一句。
最近又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不是没什么可写,只是觉得写出来的意义越来越少。因为要经历的苦,说出来,也终究要自己承受。要走完的路,讲出去,还是要拍拍自己的脑袋,然后继续前行。又或者,是我老了,已经过了描文填字的年纪。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那天我突然想问我一个老友,因为那几天她也谈到公车上一个小孩子对同伴讲了一句类似的话“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梦想”。等我听到这段描述的时候,一时间觉得,现在的这句恰好是对很久以前万分憧憬又逐渐淡忘的梦想的回应。因为梦想这件事,在经历了很多以后,大部分已经只把它当做“梦”,而也不再去“想”了。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即使经历了工作的挫折,忍受了乏味的孤独,它也总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梦魇不是一个用来形容梦想的词汇,因为后者总有曾经的美好,而前者意味着挥不去的阴影。但是我想描述的是一种“摆脱”,因为梦魇是必须想法设法摆脱的,这梦魇般的“梦想”或许也是。不去“幼稚”,不去“胡思乱想”,不再“盲目追求”,才是“正常”的生活。
“正常”的生活就是普通的点点滴滴,此刻,我坐在一家汉堡店里,喝着咖啡,敲着键盘,却突然想起两周前,在郑州大街上的感觉,那时早晨,漫天的细雪,来来往往的行人,空气中泛着刺骨的冷,心里却有一点点的莫名的暖,这一点可能是再次来到这个承载着很多昔日记忆和梦想之地的人才能有的。我一个人只为喝胡辣汤走了两个半公交站牌的路程,这条路很熟,因为那时我经常从这里走过,但是走几步还会看看这里跟记忆里的不同,眼前穿过的一切像镜子一样跟记忆里的片段相互映衬,觉得,在不经意的时候,这里的一切其实已经不同了。当然,变化的不仅是这形形色色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人。晚上,不会喝酒的我也端起了酒杯,火锅面前,身边的淑女再也无视形象,一切恣意都是因为我们都是曾经一起肆无忌惮地“梦想”过,虽然梦想如今都已经不那么完全。酒足饭饱之后,大家唱起当年的“成名曲”,不论低唱还是狂吼,不管沙哑还是响亮。只是在最后那一刻,我掀开出租车门,猛然间心里有点感伤。
咖啡已尽,薯条尚存,感伤却在蔓延,瞅瞅身边,小盆友在写着作业;望望窗外,行人们正逛得悠闲。朋友总说不要拘泥自己,想谈恋爱必须走出去,放下奢望,踏踏实实去找。我不知道,可能蹲在屋内太久了,可能把自己那个脆弱的爱情神经裹了太多层,也可能盲目于自己的追求耽误了太多时间。又可能爱一个人好难,我果断选择了简单,呵呵。
爱需要证明,有的人只需要金卡刷过的一瞬,有的人只需要在性感内衣上撒上香水,有的人需要在某某证书上果断写上另一个姓名,有的人需要千百次的等待,有的人或许因为一无所有必须要为爱翻过万水千山。有人会说怎么可以把爱情说得这么轻浮与物质,可是我只想弱弱的反问:不是么?
爱情据说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记忆,我不知道这面镜子最后会映出怎样的因果,我知道的是我追求的需要背起行囊出门,而不是只看着窗外。
如果他们相遇,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