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我读的书是白岩松老师的《白说》,里面第一节讲到的关于幸福的本质的话题。
什么是幸福呢?老一辈的人会告诉我们吃得好穿的好就是幸福。是啊。那个时候的幸福的定义多简单。可是现在的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了,为什么也没有觉得幸福呢?因为我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我们开始想要享乐,我们开始想要得到别人的赞赏,我们开始需要别人的关怀,我们想要的东西更多了。所以,当我们吃穿不愁时,我们反而更难追求得到幸福了。
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当我们还停留在物质层面时,我们以为只要满足了这一需求,我们就是幸福的,可是物质只是一个基础。要幸福一定要先满足物质需求,可是满足了物质需求不一定就会幸福,这时候,我们就会有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求了。只有精神得到满足,情感得到释放了,我们才能感到幸福了。
幸福会和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年龄
小时候,一根棒棒糖就可以让我们幸福很久。去公园玩滑滑梯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当我们长大,我们懂得的东西多了,我们的眼界也开拓了很多。我们开始思考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开始纠结人生目标和现实的差距,我们开始苦恼人生的平庸。所以我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下降。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可是当我们老了,渐渐放下这些纠结与苦恼,坦然面对人生,我们的幸福指数又会逐步上升。
2.周围人
周围人一个友善或不友善的行为或语言可能会让我们瞬间心情产生变化,去超市购物,收银员一个温暖的微笑则可以让我们瞬间觉得很幸福,相反地,假如下雨天走在路上,一辆飞奔过去的车把我们溅得满身脏水,则会让我们特别愤怒。别人真心赞美的话可以让我们感觉幸福,而别人的恶言相向则会让我们很不幸福。
3.国家
在一个民主自由和谐的国家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会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国家的强大,则会让这个国家的公民拥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些也是幸福的转化来源。
4.信仰
一个有信仰的人,会更容易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且做人做事会更加踏实。信仰,不仅仅是指宗教,也可以是指人生的价值观,像忠诚,友善,勤奋等。
但是,这些因素仅仅只是会影响到幸福而已,真正让我们幸福的还是我们的自己的内心。人生的得意失意都只占5%,剩下的90%都是平淡。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要学会品味生活的平淡,享受平淡的生活。
幸福不是终点,有时候我们觉得幸福到了,可是当周围环境改变了,自己的心态调整不过来,我们又会觉得不幸福。所以我们不可能绝对地到达幸福,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追求它,无限地去靠近它。
关于“幸福”的摘抄:
1.我们很多人都是走得太远,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了。为名忙,为利忙,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忙。原本为了这些事情忙,是因为觉得它们跟幸福很近,可是后来把幸福都忘了。每天焦虑、烦躁、难过、憔悴,玩命地挣钱,却从来没有花钱的时间。
2.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我又将它引申了一下: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们以为只要拥有了物质基础就会幸福,忽略了情感和精神的作用。后来发现它只是个基础,如果情感和精神上有所欠缺,依然不会幸福。
3.人一辈子总要思考三个问题,按顺序,不能错。先要考虑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所谓三十而立。然后要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到中年错综复杂,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为人上级,为人下级,等等。接下来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活着有什么意义?
4.中年危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你会怀疑你曾经信奉的价值,不知道意义在哪里,所以要去思考,要去纠缠。也正是在这种思考和纠缠当中,聪明的人能够看明白一些事情,然后突破那层窗户纸,获得一种更大的自由和解放,离幸福更近一点。
5.就好像中国人非得过足了开车的瘾,才会重新回归骑车和步行;非得把乱七八糟的情感都体验一遍,才重新体会到家庭的可爱。
6.我一直认为,幸福像鞋,舒不舒服您自己知道。甭管多大的名牌,您穿着不合适,该硌脚一样硌脚。你妈做的面条,就是比饭店里一百多块钱的面条好吃。
7.人生中得意和失意都只占5%,剩下的90%是平淡。你能不能把那90%的平淡过得不那么平淡?不太容易,尤其年轻的时候更不容易。
8.幸福在你心里,不需要外在标准的衡量。
9.幸福没有终点线。有的人刚跑不久就到了,有的人跑很久也没到。
10.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11.幸福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没有绝对的抵达,但可以无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