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舒适,是顺应人性。习惯,往往需要靠毅力坚持,是反人性的。
思考的背景
最近几年一直在尝试锻炼身体,期间试过很多形式,健身房、跑步、单车、游泳……。
基本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长的也就是因为办了健身卡,去健身房坚持了3个月。
今年,又开始尝试跳绳,但这次真的坚持了下来,截止目前,已经持续了8个月,平均每周2-5次。
思考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现象,引发了我如下的思考:
跑步 VS 跳绳
场景一(跑步):当我的目标是跑10公里时,刚跑2公里左右是很舒服的,3公里会开始难受,4-5公里还特别难受,这时想回家了,不跑了,但是已经离家5公里,无法回去,只能继续跑。
场景二(跳绳):当我的目标是2000个时,跳500个很轻松,1000个开始有点累,1500想放弃了,但想一想,再跳一会,如果很累,走两步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也就坚持了下来。
时间来到第二天,再去做这两件事,就会有这样的心情:
场景一(跑步):如果我在难受,岂不是还要忍受那么久?
场景二(跳绳):不管跳多少时,我难受了,随时都可以回家,继续跳就行。
可以看出来,两种场景下,当需要坚持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心境,很明显跑步的场景,会造成更强的心理阻力,而跳绳则相对容易一些。
思考的结论
保留通往舒适区的捷径,更易坚持。
究其根本,是因为我感觉在家休息,是舒适区,相较于跑步,跳绳可以让我随时切换到舒适区,因而更容易坚持下去。
当然,这样的结论,也并非严谨,比如有人说跑步也可以在小区里跑,也可以随时回家,或者说跑步让自己无从选择,反而更好。
这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件事,不同人,看法也会不尽相同,这样的结论,或许不适用于所有人,但一定会使部分人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