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除了用来了解别人以外,能不能用在自己身上?对反省自己有哪些作用?
我觉得是能用在自己身上的。对反省自己的作用就是不能心安的事别做。
通过学习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一章,你的爱好是否有损的呢?怎样引导子女有益的爱好呢?
放假时刷手机追剧,有时无节制,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这跟我的性格很冲突,也很苦恼会自责。在引导子女有益的爱好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中,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有时会与孩子一起商量来的效果就会很好。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心得:中人可以通过教育和环境来加以塑染和改变,上智和下愚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力相对的减弱。提示上智的人少自作聪明。而下愚的人少自以为是。即使是上智和下愚也要终身学习。
自我要求:把自己当成中人来看待,也就是平常人,勉励自己不断地进步,以期一天比一天进步。希望有一天成为上智的人。就算真的是下愚,也应该困而学之,以求不断充实提升,至少也要变成中人。下愚者多行善事,上智者常做坏事,是我们常见的形象。往往智慧高的,更需要加强品德修养。把自己当成平常人,用心学习,相信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心得:先看一个人做了些什么事,再了解他做这些事的动机,最后审查她做这些事是否安心快乐?一个人是邪是正,怎么隐盖的住呢。
自我要求:一,不要凭第一印象去论断一个人的正与邪。
二,由浅及深,先看行为,再判断其动机,最后看他的感受,最后才做出初步判断,暂时有答案,人是会变的,还要多看几次,十分谨慎,才下结论,不致容易看错人。
三,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反省自己。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所采取的方法对不对?做完以后自己的感受怎么样?然后据以改进,自然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
由浅入深是一种很好的原则。交朋友,做学问,学技能最好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急躁求猛进。
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
心得:中人可以接受诱导而成为上人。所以高深的道理对中人十分有用。只要听明白了,只要听明白了,又能尽力实践,当然很有助益。
自我要求:对于高深的道理必须用心学习,务求学到老,活到老,不断地自我提升。
依据年龄,生长背景和生活体验,推测对方的程度,给予不同的教材。才是因材施教的主要原则。说话时,最好因人而异,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用心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立求做到适人,适事,适时,又适地。
4,亡而为有,虚而为盈。
心得:做一个有恒的人,这是入道的基础。
自我要求:积德行善,做一个诚实可靠的人,对人不要随意论断,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先分出君子和小人,再评论其他。赞许他人,必须根据事实。
5,见贤思齐
心得:人人都需要修行,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不论贤与不贤对自己都有反省的作用。
自我要求:先从品德修养方面,再从知识技术方面,有不如的地方,自我检讨改进,别人不如的地方,自我加强,意在自我提升。看到自己,想想别人,看到别人,想想自己,任何事物对自己的修养都有相当的助益,不可轻易放过。
6,好德如好色者
心得:有看得见的美色,便有看不见的道德
自我要求:美色使人目眩神迷,错失了人生的正途。道德令人心智成熟,不断反省改进,获得自由和自主,提升生活的价值。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不在美色,而在于道德。促使自己至少要好德如好色。
7,不逆诈,抑亦先觉
心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自我要求:保持良好的警觉性是必要的,不事先预想别人的诈欺,不事先猜想别人会失信,但是却能及时发觉。
8,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心得:爱好行事以礼乐为节度,爱好称道别人的好处。爱好多结交有贤德的朋友,都会受益。爱好骄矜傲慢,爱好闲散游荡,爱好沉迷酒色都会受损。
自我要求:要有合理的礼节,称扬人家的善良行为。以及多多结交贤能的朋友。少骄傲,少懒惰,少酗酒。
一,真正合乎礼的音乐,必须讲求道德心灵的启发,令人产生内心自然流露的悦乐。
二,保持适度的刺激,不可过分重视感官的刺激,否则越刺激越麻痹,得不偿失。
三,当一个人无论怎么刺激,都不快乐的时候,这个人已经丧失快乐的反应了。
9,不堪其忧,不改其乐
心得: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所乐的是内心充满了仁义礼乐。不致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自我要求:君子谋道不谋食,不因为物质条件低劣,而忧愁丧志。在穷困的生活当中,仍然乐于行道,不觉得困苦,实在是难能可贵。孔子的意思并不是鼓励我们过颜回那样的生活,而是激励大家学习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
千万不要把物质享受,列为人生追求的第一要事。
10,质直而好义
心得: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所谓通达,本质正直,讲求道义,能剖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总是谦退而处处居于人下。在邦国内必通达,在卿大夫家里也必定通达。
自我要求:人怕出名,猪怕壮,愈有名望,愈需要谨慎小心,以免被利用。实至名归才是安全的正道。不要求名,更不能想尽办法要求出名,不断充实自己,以致实至名归,才合乎水到渠成的道理。
11,杀身成仁。
心得: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才是求生存的真正的目的。
自我要求:活着就应该像个人的样子,生活再困苦也不能自杀,然而为了仁义的理想,居于国家,民族的需要,就算牺牲宝贵的生命,也应该慷慨捐躯,这才是志士仁人的英灵浩气。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对于自己的生死应该合理的抉择。平日确立信念,才不致届时把握不住。
12,色厉而内荏。
心得: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欺世盗名。
自我要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够相信。外貌刚强内心怯弱,看起来很威严,实际上十分软弱。根本承受不了压力,通过不了严格的考验。最好实质名归,以免色厉内荏。
13,患得患失
心得: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即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孔子说庸劣的人可以和他一起事奉君主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害怕失去它。假如害怕失去它,便会无所不用其极了。患得患失:得失很重,经常很不安。会使人唯利是图,不理会合理不合理。
当官的人若是患得患失,就不敢忠言直谏,对于君主的失误完全不敢置评,也不敢有什么建议。这样的庸劣小人可以担任公职吗?
自我要求:一尽量少患得患失,忍气吞声。有机会就掌握,没有机会便继续充实自己。得也愉快,失也不觉得痛苦,随遇而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勇者。不患得患失,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一旦患得患失,就会怨天尤人。下学可以,上达就做不到了,要想知天知命要上达才行。从小事情做起,培养不患得不患失的良好心态。
1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心得:不可一言以蔽之,有些女子小人也很好养的,
自我要求:男女两性都有修养很好的,都有修养很差的,不能以偏概全。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个反应,要拿来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男人和女人难免有些差异,难免有些成见和偏见,不必过分敏感,平静一些反而好沟通。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多少有一点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心态。想办法改正才是当务之急。
15,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心得:祭思敬,丧思哀,则可已矣
自我要求:四大基本要件要注意。
居上要宽,为礼要敬。临丧要哀。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儒家重视三祭: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
精神感通,提升道德修养。
16,求仁得仁
心得:沟通很困难,加上细枝末节更难沟通。往往沟而不通还认为沟通效果良好。
自我要求:有人向我们提问,我们要自行斟酌,能不能回答。问问题要弄清楚问题的准确性,问的不清楚,人家怎么回答。若是答非所问,到底是哪一方的失误。鼓励发问,禁止发问都没有必要。不要害怕提问,也不要害怕发问,提问题是考验自己的实力,给答案是考验对方的实力。双方都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