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大叔在其知识型IP训练营中说过一句话:
你对人生认识那么深刻,不如你对工具精通掌握
对此,萧秋水老师又补充了一句:
没什么经历,谈什么认识?更哪来的深刻?然而工具是实实在在的。少点鸡汤,多点实干。少谈人生,多点技能。
深以为然。
1.追梦
半年以来,我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写字和公众号运营上,并不止一次犹豫要不要放弃手头的一切,专职去当个以码字为生的自由职业者。虽然说起来,我手头还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可能,是觉得这种破釜沉舟的感觉很酷吧。
同一时间,内心似乎又升起一阵呐喊:你还没有看够这世界的色彩,难道你就甘心这样把自己的人生固定在一条未知的路上了吗?
没有答案。
我试着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要的真的就是每天写作的生活吗?我对写作的生活有过充分的了解吗?我所了解的作家生活就是他们真实的样子吗?
2.天堂与地狱
有一个善人去世了,他的灵魂来到上帝面前,上帝决定给他恩赐,由他选择去天堂还是地狱。
天使先带他到了天堂。
他发现所有人都身着纯净的白衣,头顶光环,快乐地喝着红酒,吃着牛排,谈论着哲思。天堂真好!他这么想着。
之后,天使又把他带到了地狱。
他被地狱里的景象惊呆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跑车,沙滩上帅哥美女互相追逐着。大厅里,举办着盛大的宴会,人们手持酒杯,互相谈论着快乐的事情。
上帝问他是否决定好了,他有点迫不及待地说:“我要去地狱!”
但是当他出现在地狱的一瞬间,突然走来一个魔鬼,抓住他说:“快!是时候下油锅了!”
他有些慌乱,却还是问道:“之前的帅哥、美女、酒会呢?”
魔鬼想了想,笑道:“噢,那是广告。”
故事结束了,请好好想一想,我们对于写作的认识,是否也只是停留在广告层面呢?
3.背后的故事
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别人工作的光亮面,可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又能看到多少?
《槽边往事》的和菜头,1997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之后就开始发论文,你算算他写了多少年?最开始打赏还没被大众接受的时候因为这开罪了不少观众,可他现在写的东西,得在《得到》上199/年才能看到。
《罗辑思维》的罗胖,罗振宇,一心爱智求真。不也是靠自己卖书、做社群,变现之后才能继续支撑吗?每周做一期节目、每天60秒语音,这其中,又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呢?
新生大学创始人、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在写书之前在新东方任教,教了7年完成了原始积累才出来单干,这7年又多少人能熬过来?之后做了比特币,成了亿万富翁。现在新生大学会员也是3千多一年。《得到》上的《通往财富之路》也是199/年。
再说萧秋水、秋叶老师,课程在直播平台已经卖到199/份。可是在此之前他们又做了什么呢?我们真的了解吗?
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搭档,倡导多元思维模型,一生受用。可你知道他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多元化,做了多少努力吗?涵盖内容有数学、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微观经济学等几十个领域。你做得到吗?
你想靠写字挣钱?可以。
你现在写了几年?
写了几百万字?
攒够养活自己的钱了吗?
除此之外,请你看仔细了,文中提及的人,他们都是纯靠写字为生的吗?还是靠其他方式变现的?想必各位应该已经有了论断。
4.ABZ法则
ABZ法则出自里德·霍夫曼的《至关重要的关系》
ABZ法则是成功人士和转型跨界人士都会在有意或无形中用到的,简单来说就是三句话:
A代表自己目前主要收入来源的工作
B表示自己喜欢且未来有大发展的业余爱好,并且具备能够超过A的潜力
Z兜底的
那么套用在写作上来说就是这样的,首先,你需要有一个能够养活你自己的工作;其次,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发展一下你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写作、画画、唱歌什么的;最后,你还要有一个一旦什么都做不成的保底策略。
举个栗子,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最开始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写作,坚持了7年,到了今年才开始全职投入写作,目前来看,潜力很大。
其实这个法则不止适用于写作,你想要做的任何副业都可以拿来用。
不过这时候,有人可能会说,我就是想写作!写作是我的梦想,你不能剥夺我追求梦想的权利!
好的,那么请你接着往下看。
5.写作之路
简单说,想要走上写作之路的大致有三种人:
第一种,不靠文字就不能生存,以文字为本专业或本职工作。
第二种,想要通过写作来谋生,放弃现有的资源,主动选择这一条路。
第三种,觉得写作能够成为自由职业者,很享受这种生活。
对于第一种,我不好评价,各安天命吧。第三种我没什么好说的,本职工作都没有自控力做好,更别提需要高度自制力的自由职业了。
我们主要说说第二种,分两个角度。
角度一,你能否接受任务写作。
当你以写作为生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你的写作不仅仅是为了你自己,你要去写出受读者喜欢、被大众追捧的作品。为了生活,你不得不去接一些广告,一些软文,一些文案。不是说这些不好,只是,你写作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写这些吗?好的,你说你写这些是为了更好地写作,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做本职工作然后随心所欲地去写呢?
角度二,你能忍受不知春夏秋冬的日子吗?
选择了写作,就意味着你需要用大量的时间码字,也意味着你必然要把主要的时间安排在室内的书桌前。这又代表着什么呢?你要减少外出的时间,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到处走,随处看了,也不能随意地跟朋友聚会,一起嗨到天明。那么没有时间的你,怎么找灵感呢?你只能通过读书,读书是好事,可是当世上唯有读书是你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会否略显悲哀?
只有读书,而没有亲身经历,你写出的东西,真的有灵魂吗?真的会感人吗?
不要做思想的容器,作家,是一种情怀,你要做的,是写出属于你自己内心的文字。
套用知乎一句话:浑然天成的绞尽脑汁,和绞尽脑汁的浑然天成,真的有天壤之别。
6.人生如斯
子曾经曰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一下,就是:
人在15岁的时候,得知道自己该去学习什么,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30岁时,经过15年的努力,基本已经确定自己的方向,并能够在社会立足。
到了40岁,则不再怀疑自己的决定,确定自己的处事原则。不惑不是没有疑惑,而是下定决心,不再犹豫。孔老夫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人过40,对人生的目标、方向有了决断,坚持走下去就是了。
50岁之后,蓦然回首,似乎冥冥中自有定数。自己选择的结果要自己承担。
等过了60岁,会碰到很多不了解你的人,他们会在你面前指指点点,这时候,得学会左耳进右耳出。
年过70,不逾矩,这时行为习惯早已养成,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孔老夫子以40岁为分界线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如果到了40岁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辈子也就这样了。40岁之前要学的东西叫做下学,也就是基本的学问。这一观点与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不谋而合,就是要你去了解不同的领域,学习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技能。开阔的视野,才能让你在40岁上下明白人生的关键所在。
有句话叫做“尽人事,听天命”自己要做的事,就尽力去把它做好。
不过这时候你可能会用另一句话来反驳我,这句话叫做“等我遇到喜欢的事,我就能做好了”可是试想一下,你连手头的事都做不好,你凭什么这么说?
对于当下的社会来说,经济不独立,梦想就没法独立。经济学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你没有任何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老老实实去打基础吧。
有了安身立命的技能,你才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记得一句话,专业有多好,人生就有多高。
你是想要踏遍大好河山之后的冥思,还是趴在书桌前的苦想?
正当年,就要做正当年的事儿,世界这么大,你不想去看看?
我的青春,我已经做出了决定。
洪流滔天,你是否还能保留一泓理性的清泉?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