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气息
腹式呼吸,吸气时候,保持肩部不动,腰腹向外向下扩撑,横膈膜下放。
呼气时候,保持吸气状态,腰腹和横膈膜位置用力保持,不让气体快速呼出。
2. 器官
喉咙:开口吸气的时候,喉咙下放,此刻喉咙是放松的。之后,尽量维持喉咙放松的状态
下巴:下巴放松,要忘掉下巴的存在,可以左右摇动下巴来使其放松。半打哈欠的状态,叹气的方式把气体叹到眉心
嘴:张开张大,咬字清晰,大声把每个字说清楚,不要图快!
面颊:提起笑肌,保持兴奋/惊讶状态,更容易获得头腔共鸣
3. 共鸣
胸腔共鸣: 低声部时候采用,即使声音音调低,也要尽力去追求有气息、有共鸣的感觉
头腔共鸣: 高声部时候采用,感觉头嗡嗡的。头腔共鸣有2种,一种是前头腔,声音通过鼻腔再往上走,即是声音处于眉心部位,声乐里叫做面罩派。另一种是通过咽腔和鼻咽腔的交汇点,将声音反射到脑后勺,俗称的脑后勺音。
4. 感觉
呼气唱歌时,腰部和腹部用力,尽力向外撑的感觉。
唱中高音时,横膈膜位置处有个支点,气体向下冲击横膈膜;同时下巴放松,气体不经过喉咙,直接到达鼻腔,获得头腔共鸣的高音。
用尽量少的气去发声,而用尽量多的共鸣去让声音更有穿透力。
高音时候,不管音多高,不管口腔形状如何变化,点都在鼻子后部位置,声音的位置控制住!!!!
5. 情绪
情绪投入,唱高音之前时候,情绪逐渐起来,注意口腔位置!表情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