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香囊,端午安康

古之君子纫兰为佩,以示情操美好;世人更有佩香囊以驱邪祈福的习俗。重视文化传承的香园,每逢端午也必有盛会。

还未及端午,几百义工就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他们因何而来?原来香园正招募做香包的义工和社会人士。

每年端午前夕,香园学习班服务组就会组织大家缝制香包,结缘大众传递爱心,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参与制作的义工和社会人士是有“18-55岁”的年龄要求的。对于耄耋老者,蓬头稚子,只有感恩辞谢了。

此次香囊制作活动共完成了5000多个香包。莫道香囊小来头却不小,它们可是经700多义工一针一线,历时10天的祈福手作。


成百上千的人为了共同的美好愿景而有条不紊的协力工作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任何工作总有台前幕后的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所谓台前工作:从布料的采买、药材的研磨,机打初样再到缝制成品,裁剪、画线、折叠、压绳、教授、装料、结绳……掐指细算,居然有这么多工序。

策划、宣传、接待、培训……甚至烹菜煮饭、甚至端茶递水,就是幕后工作了。台前幕后的无缝对接是需要团队合作,协力同心的。

大师兄们是缝制香包活动中的特别风景。七尺之躯做起针头线脑的活儿也是有板有眼,可圈可点的。

二师兄们是缝制香包活动中的主力军。针眼狭且小,丝线细又长.有多少双望眼欲穿的眼就有多少双勤巧生香的手。

尤其是手工组的师兄们神采奕奕,大显身手:采买、裁剪、缝制、随场授技、勘验清核……忙得不亦乐乎。

禅茶班的小学员们是道靓丽的风景。那边茶课一结束,这边就来参与香包制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嘉言懿行从她们诵学“香园公约”开始。

数人围坐一桌,桌上剪刀、布料、香料、填充料和针头线脑,当静默时,各自专注手上的活儿;当笑谈时,共同安享忙后余暇。

不会缝?有技师随场悉心地教授:轻柔的语气、温和的态度、细致的传授,受者有因善获艺的欢喜,施者也有艺可为的欢喜。其中不乏初来时不曾动过针线者,经了这十日的实作操练,缝制技能可为人师者。

还记得那个周六的午后,我看见雕花推窗里泻进的阳光啊,明媚了劳动者的容颜,时光漫流在他们用“承当、奉献、包容、欢喜”浇灌的,那片希望的福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