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妈讲过去的故事(九十六)讲述人:妈
自1966年文化dageming开始,全国高考被取消,中小学也时不时停课闹geming,直到1970年,大学才重新开始招生,不过不是通过高考选拔,而是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方式选拔。这种教育模式通过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中选拔学生,让他们在学校学习几年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种招生方式始于1970年,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才终止,据统计这期间招收的学员约94万人,他们被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我曾经有机会成为一名工农兵大学生。记得那是七二年左右,有一天车间秦主任找我谈话,说现在有一个推荐指标去上大学,我们考察了一下你的情况,你是读过一年半中专的,学业基础比较好,家庭出身及个人表现都没问题,觉得你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你愿意去上大学吗?
那时社会上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年轻时的我对于上大学这件事的意义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想着家里两个孩子还这么小,婆婆的身体适应不了遵义的环境不能来帮我们,妈妈在帮我二姐带孩子走不开,我如果去上大学,家里俩孩子靠老李一个人怎么带得过来,所以我不假思索的谢绝了秦主任的好意,放弃了这个上大学的机会。
最终是我们车间的车工小李姑娘得到了这个机会,去北航读大学了,同去的还有另外一个男青年小沈。由于小李初中都没读完,文化底子比较薄弱,在校期间学业跟不上班,毕业后也并没有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不过她倒是因为去北京读书,成就了一段姻缘。
小李比我大一岁,当时已经30岁了,她是个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姑娘,但个人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赴京求学给了她改变人生的机会。当时北航有一位在校做行政工作的中年干部,妻子去世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小李,两人处了一段时间后领了结婚证,小李毕业后就留在北京没有回来了。和她同去北航读书的小沈毕业后还是回到厂里,从工人变成了技术员。
到今天我也不觉得当年放弃读大学是个错误的决定,我庆幸没有因此错过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