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能仅仅把它留给经济学家。”作者如实说。
印象中经济学是各种曲线、数字,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上,但阿比吉特·班纳吉的《好的经济学》阐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经济观:真正好的经济学具有人文色彩,好的经济学能在社会生活中注入理性、温暖、关怀,能够让我们更加科学地用数字看待人。好的经济学,不宣扬政府无能,不增加社会愤怒和对抗情绪,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们不但关心经济增长和贸易,也关心地球升温问题、扶贫问题,令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有以下两个:
1、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GDP:二战后全球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而后放缓甚至停滞,有观点认为这是经济增长到了极限。作者提出重新定义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观点,应该引入幸福和快乐这样的收益。这样看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继续的。
同时作者还提出一个观点:过于痴迷于经济增长,会对社会造成持续的损害 ——一如当年损坏纺织机的路德一族,现在的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会更大。当权者不能只盯着国内生产总值看,需要更多地考虑人的效能、人的使用、人的尊严感。
曾经看过相关的文章,探讨网购为什么在外国没有中国的飞速发展,除了行业周边的配套,人民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也有当地政府的选择:一家小店可能是几代人代代相传,守着一家店,更让人有尊严;而传统的实体店的存在,能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些幸福和快乐不是单纯的GDP能实现的。
2、工作不单单是工作:书里讲述了一个欧洲的典故:有个国王看到收成不好,就发钱请民工白天修宫殿,晚上让贵族们拆宫殿,也发工钱。国王用这样的方式给大家发钱(转移支付),虽然没有产生任何的建设价值和意义,但是它维持人们的劳动,维持着人们的尊严,是一种治愈的过程。这种拆了盖、盖了拆的方法帮助国家度过了难关。
不由想起今年全球遭受疫情的大考,我国政府把保就业作为“六保”工作之首,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读完此书,才更能理解这些政策的深意:就业,除了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复苏,还是疗愈的人心、恢复信心的重要措施。
“有工开,有饭食”满足民众这个最朴素的需求,的确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好的经济学的确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