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年好似与往常不同了些,我曾心烦意乱,我曾失落彷徨,我以为成长就是代表着失去了简单的快乐。其实我早就应该明白我不可能永远是孩子,也不可能一直止步不前,也不可能一直被困在回忆里作茧自缚。在这一个寒假里我仿佛明白了许多在学校忙忙碌碌的一学期都不能明白的东西,我得到了一些东西,我失去了一些东西。我不知道得失是否平衡,我也不知道衡量得失是不是重要。也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也许不疯魔不成活吧。也许............
该从何说起呢,有很多事情如同幻影般在我脑海中忽现忽闪,不可触碰,不可言说。可是脑袋的内存太小了,在不清理一波就要堵塞了。以下言论皆是自己主观臆断,片面而毫无头里,供以自己反思回忆。
对于人与人的关系这门学问,我一直觉得这是比一切事物都难的一项知识。我不想成为讨好型人格,把自己的悲欢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像是牵丝木偶一样。我总是习惯于用嬉笑掩饰自己的伤心,没心没肺是我的本性,快乐无忧是我的本色,笑着笑着好像眼泪就会永远隐藏在欢笑下了。一起快乐就好了,何必让那恼人的情绪侵占我们的每个细胞呢,是吧?看来我还是习惯于我们寝室一起活动的,就好像永远也不会分开。我还是无法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转,每个人看似在交谈实是各自为政。我想着我在寝室里应该是小公主,会有人问我穿的薄不薄,会问我喜不喜欢吃这道菜。好吧,其实不是的,重来。不打招呼就随便用东西,每个人的吃的都是公共的,互相怼来怼去,才是我们寝室的特点。风里来雨里去,我们不是时常全部都能去同时做一件事,但是总是有对方的影子在。虽然一个人的时候也是极好的,不用去顾忌别人的感受,自己做什么都可以。可是一个人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吃饭都不香了。这个寒假肯定瘦了(bushi,也许是自己的错觉),因为有很多时候一个人不想孤零零地吃饭,也不想去找半熟的劳心劳力。吃饭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件负担,似乎只要填饱肚子就ok了。
心理学家说,在孤独中,才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才能不局限于当下的小事,放眼更远大的志向。我觉得很道理,反正路总要一个人走,道理也要自己懂。人总是贪心的,总是想着鱼和熊掌可兼得,结局不过是鱼从手里溜走,被熊拍了个马大哈。这个寒假大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也在慢慢摆脱那种依赖性。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让人接受了,就像是《狗十三》里的女主角一样,真实而无奈。初闻不识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但愿永不懂这个道理,我希望做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不识愁少年,无可奈何成为“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欲说还休之人。也罢,随他去吧,天个凉,好个秋。
换个话题吧,说说我比较喜欢的事情-----看小说。“为什么喜欢看小说” “因为我的青春太安静,我想看看别人的青春中明目张胆的偏爱。”这可能是我看小说的原因之一,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书中有我不曾经历的一切,构成我青春唯一的色彩。我在初中的时候喜欢了一个男孩,在初中三年我们都是前后桌。他曾是我自卑到尘埃时期的一束光,他不帅也不可爱,长得很普通。可是他身上有着一种魅力,好像是自信,好像是温柔,好像是幽默。那时候的好多事都不大记得了,可是那个影子还在。幸运的是我们考上了一所高中,这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用。世界有时候很小,有时候又很大。我们同处于一个高中,却连面都见不到几回。后来的后来,我织了条围巾送给他,向他表白。其实在我说之前我就知道会被拒绝,可是我还是说了,算是了却自己的一段念想。现在回想一下,已经不大记得彼时的心境是如何,明明才没过去几年呀。因为这段经历,我只相信日久生情。我不是很能明白当一个人才刚认识另一个人几天,或者就只是了解那么一点点,怎么就会喜欢呢?虽然小说里写的天花乱坠,什么轻鸿一瞥,乱我心曲,一眼万年,一见误终生之类的。我信也不信,信它会发生在另一维时空,不相信会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这样说好像很片面,说不定真的会有一见钟情呢。
看小说的大概都知道女主总是被许多人喜欢,那些喜欢她的人都被量化了,来作为魅力值的增量。可是喜欢两字是很重的,你不能被人喜欢却无动于衷。如果喜欢你的人你也正好喜欢,那一切简直是完美至极。但是相反,对方的喜欢无以回报,那么喜欢也会变成一种负担,一切的好都不能坦然地接受。在这个快餐时代,我们都逃不掉的浮躁。什么天长地久不过是花言巧语,什么来日方长不过是过时不候。彩云易散琉璃脆,从来好物留不住。木心的一首诗中,"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吾心向往之,故宁缺毋滥。
听懂了小说里的刻骨铭心,读过了小说里的人情冷暖,却还是看不透现实中的种种。所以说现实和虚幻世界还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千万不要混淆了两者。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