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是2023年暑假,在朋友的撺掇下,开始将出国读博的事宜提上日程。刚开始很是犹豫,因为孩子们刚满三岁,九月要上幼儿园,这时候离开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考虑,此时或许是我争取自我蜕变的最后时机了。因为说实话,像我这种半路改行、年龄尴尬、硕士学历的辅导员评职称、晋升、转岗等等在高校没有太大的优势,摆在我面前的道路可能一眼就能望到头,或许将来碰上什么改革,我们这批人员工作岗位都难保。基于对未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担忧,加之自己还不想躺平,再者就是想给孩子树立一个努力上进、勇敢坚强、终身学习的榜样。因为身教大于言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努力做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每天无休止的唠叨要求孩子怎么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虽然他们刚满三周岁,但我已经开始将他们看成能独当一面的男子汉了。
选择——之前有人剖析过来菲留学的诸多理由,比如性价比高,确实,比起欧美国家动辄百万起步,就算韩国泰国等国家至少也得三五十万,而且这些国家消费水平也不低,还有好多老师选择马来西亚,一则因为两国免签、二则马来西亚有众多QS排名高校,吸引着许多老师望风而去,殊不知马来西亚这些高校毕业年限较长、难度较大。又比如菲律宾是英语国家,中国学生虽然是哑巴英语,但是单词量还是有的。基于以上各种考量比较,最终选择了普罗大众能接受的菲律宾学校。不记得谁说的“有选择性障碍的人,不是真的没法做出选择,本质上还是因为穷”,这句话虽然不尽然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至少在择校这件事情上,我充分的将这句话践行到底了。因为需要考量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国内家庭花销、孩子花销、我上学的开销、学校暂停部分工资、银行还贷等等,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所有人能支持我在这个时候出来深造我已经很感恩了。
入学—— 在经历了不顺利的入学申请之后,终于在2024年4月,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出国的艰难求学道路。事实上,所有的事情并不会按照我们预想的美好结果按部就班的进行,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分析、很多预判、很多设想,但真正设身处地的在一个不同的国家开始一件新的事情,得有多难啊!办学签就是第一件碰到的让广大留菲学生非常头痛的事情,有的老师刚生小孩两个月过来拿不到学签困在马尼拉半年,有的是因为特殊原因被拒签在奎松移民局嚎啕大哭、有的是带着小孩儿过来回不去的。。。诸如此类太多了,因为一些我们没法左右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这里就不方便细说了。
转学——接下来是中介出问题了,开始转学、降签、回国(在上海入境管理局被误认为是遣返人员,一顿排查,委屈、难受、心力交瘁、如鲠在喉以至于泪流满面)重新办旅游签、返菲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重名公证、重新体检、重办学签等等,一个字:累!真心的很累!累到无语,任何你想说服对方的话语都是多余的,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世界真的没有感同身受,每一件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都会让我猝不及防。所以大家都说经过这里磨炼的人,脾气都好了很多,心态也平稳了很多,慢慢的我也开始对每件事情都不抱确切的希望,因为即便明天要考试,也有可能因为半夜的台风而取消。他们说好的明天,永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明天,他们说的几个工作日,一定是要去除节假日、台风日、暴雨日、高温日等等。
担忧——再接下来,就是担心学校是不是被中留服加强认证?学校是不是不配合?疫情结束是不是得全程出境上课?认证会不会加括号(未全程参加境外学习)?上课能不能听懂?作业有没有汇报清楚?考试能不能通过?教授什么特殊要求?签证官怎样才能快速办到学签?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总有想不完的烦恼,索性都不管了,活在当下,将事情一码一码捋清楚,一件一件来解决。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希望——好在这一切的一切都过去了,我也开始慢慢适应这边的生活环境、步入正规学习。在我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里,有人愿意陪伴在我身边,倾听我的困惑,为我出谋划策,给我指引方向。他们的支持不仅让我感到温暖,更让我重拾信心和力量去面对一切困难。我无比感激这种深厚的情谊,也倍加珍惜这份陪伴与真心。这样的关怀让我明白,人生再难,也总会有温暖的力量助我走出低谷。
2024.11.26.11:30于GRAND RIVIERA SU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