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民族之根,小学教育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如下价值:
1.知识上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增进知识素养。
2.情感上以传统文化为纽带,连接了学生内心对于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行为上塑造学生勤劳勇敢等优秀的传统品质,规范学生的思想品格。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挖掘利用传统文化。
1.引进来:在课堂融入传统文化
课堂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切实“融”入课堂中,于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突破原生课文的桎梏,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如《中彩那天》父亲的品格与《论语》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不谋而合。以文本精神为立足点,撬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扎根学生内心。
2.走出去:于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课堂主阵地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通过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学校中,不仅可以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文化评比为载体,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还可以以国学诵读、传统文化小讲堂等活动浸润传统文化。
3.促交流;
“水本无华,相荡成涟漪。”破除固有的学科壁垒,走向平等对话更有助于回归传统文化情境。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建立项目式学习,如《李白的人生路线》等富有趣味的传统文化项目,建构链条式的学习模式,链接语文、美术、科学等多维学科,用传统文化开启学生的知识搜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所有学科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全体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之中。各科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弘扬正能量,追求真善美,做好学生优秀品格朔造的引路人,做好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路人。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等系列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要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经典诵读、比赛展览、艺术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丰富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文史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空间。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校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交流活动。全方位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良好氛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深化。
4.通过家校合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活动和公益性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